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張溪夢:為什么預算收緊,企業更要做數字化建設?

張溪夢
+ 關注
2023-03-06 16:51
868次閱讀

2022年底,疫情終于結束,但這三年對全行業、全民的影響仍將持續,有些改變甚至是永久的。2023年被普遍認為是經濟復蘇的一年,所有人或是在落地增長規劃,或是在尋找增長機會。

那么,這幾年企業數字化建設的現狀究竟如何?變局當前又該如何著眼未來?

新舊之交,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預算規劃。經過三年疫情,很多企業經營狀況都不樂觀,留給2023年的預算也不多,那么問題來了: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還要不要拿錢做數字化建設?如果要的話,那又該如何規劃?

首先,我認為數據分析是一個現代化企業的基本需求,雖然數字化轉型這個詞有點大,但它代表了中國未來發展最根本的趨勢。

過去幾年,因為疫情,很多公司都互聯網化了,大家基本都有小程序,而且很多人都不能和客戶見面,不得不在線上溝通,所以接下來數據基礎建設將會成為企業的標準配置。

只不過今天企業的標準配置和20年前的美國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中國的變化速度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而且是朝著好的方向變化。

以前海外企業做數據基建,一般得投資五六年才能初具規模,但今天中國的企業基本一兩年就能達到同樣的水平。

大家對數字化建設的認知越來越清晰了,它不是一個噱頭和追風型的工作,而是一個企業必須要做的基礎工作。數據化的、精益化的運營一方面可以驅動業務的、對外的增長,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對內管理的效率。

據我了解,2023年砍掉這部分預算的客戶相對比較少,只不過在預算的具體細節上可能會有一些微調,但大方向上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了。

一個參考:經濟發展的不同周期,海外企業會如何進行數字化建設?

在海外,無論外面的經濟環境怎么樣,企業在數據上的投入相對都比較穩定。我在美國工作的時候,以前經歷過至少兩個經濟低谷和高峰期。一個是剛畢業的時候,那時候911 剛結束,經濟非常低迷,第二次是 2008 年的金融危機,但是在這兩次低谷期,很多企業在數據基建方面的人才崗位并沒有鎖死,機會很多,否則當時我也不可能找到工作。

經濟低谷期,海外企業往往在進行數字化底層能力的建設,而且他們的投入占比會比較高,要高于中國企業。經濟高峰期,他們反而會把錢花在營銷上,比如獲客、渠道。這跟他們的風控能力比較強有關,經濟高峰期他們會做低谷期的預案,反之,他們也會做高峰期的預案,所以相對來說,他們的整體管理比較穩定。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種預算方法,公司體量和進行數字化建設的時機不同,數字化建設的優先級也不同

一、大企業做基建,中小企業買SaaS

年前我們走訪了不少客戶,經濟變化的當口,大部分企業的預算是收緊的,但是他們還會持續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政策要求的方向(比如數據安全合規)上進行投入,而且決心非常堅定,在我看來這部分投入也是必須的。

大型企業的需求相對穩定,只不過在不同時期預算重心不同,現階段大企業不適合做比較花哨的、博眼球的創新,而是把基礎建設做扎實。

過去幾年,中國互聯網在底層基礎建設上一直不斷有新的渠道誕生,基本都是以社交理論為核心,但是這兩年新渠道變少了,因此大家需要花時間在相對穩定的渠道內提升效率。

中型企業現在面對的挑戰是外部經濟環境從相對收斂到小的恢復和爆發。這些企業基本不會花錢做大的中臺建設,但是對輕快好省的SaaS軟件會有更多需求,能迅速解決企業問題,還不用增加人力成本。

對于核心跟著業務走的中小型的企業,提升效率和掙到足夠現金讓公司活下去,這兩個目標的優先級是不同的,面對巨大的經濟變化,小企業的目標可以仍舊放在業務增長和內部管控上,也同樣更適用直接買SaaS軟件這種輕快好省的解決方案。

二、給增長一點時間,但不要盲目投入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做數字化轉型,會部署ERP、CRM、SCM等系統,但中國的渠道紅利發展速度非常快,早期占領這些渠道可能會獲得爆發性優勢,但持續增長對執行能力要求很高。

大部分企業都比較現實,會選擇在技術相對成熟的階段進行數字化建設,這類企業的增長與否取決于渠道的質量,如果質量相對穩定,它獲得的增量就會好一些。

這里面還要注意時間問題,一個渠道從開始冒頭到誕生到成熟,在國內一般第一年是第一個階段,第二年基本就結束了,所以時間窗口也很重要,要看企業想多長時間看到效果。

在這里也給大家一個小小的建議,數據系統建設是個長期工作,它不是賭一把all in了就能立刻博弈出來。治大國如烹小鮮,它需要精細化地一點點運作,才能見效,但這往往和企業內部要求快速應對市場變化的訴求有矛盾。

以前我們提出過一個概念,(理想情況下)每天比以前好 1%,迭代 365 天以后,它會比去年好 38 倍,這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這并不表示做數據系統就不要看效果,還是要見效以后再投入。

早期開始做基建的時間也不能太長,6個月是一個中位數,3個月算一個短點,9 個月是一個長點,6-9個月的時間如果能看到效果,特別是在業務運營上,就會增加企業的信心,再進行持續投入。如果完全沒有效果,大家就要謹慎保守一些,不要盲目投入。

 

[免責聲明]

原文標題: 張溪夢:為什么預算收緊,企業更要做數字化建設?

本文由作者原創發布于36氪企服點評;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資深作者張溪夢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