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檔猶豫、庫存扎堆、外片刷臉:院線影片推介會觀察
時隔一年半,全國院線影片推介會終于回來了。
今年已是推介會走過的第12個年頭,從2015年起,推介會的舉辦頻率基本保持在一年兩次,上半年的一次在4月底,推介五一、端午、暑期檔的影片,下半年則在9月底,推介國慶、賀歲、春節檔的電影。
但疫情三年來,由于影院停業、舉辦地突發疫情等各種原因影響,推介會僅在2020和2021兩年的10月分別舉辦過一屆,2022年則全年未能舉辦。本周剛閉幕的第23屆,也就成了4年來首個回歸上半年舉辦的推介會。作為后疫情時代首個重新正常舉行的大型影片推介活動,推介會的回歸,無疑是行業恢復常態的一大利好消息。
從公布數據看,今年推介會共有48條院線、91家影管、83家制片發行方等大量業內機構參加,推介影片超160部,規模創下歷屆之最。但與數據的一片大好相比,本屆推介會在輿論聲量、片單質量上的溫吞也難以忽視。
這既有今年未開放會場直播,媒體報道極為有限的場外原因,也有片方定檔較為猶豫,陳年庫存片仍在清理,外片刷臉存在感有限這幾大場內原因。推介會回來了,但送來的好消息還遠遠不夠。
由于今年上半年的推介會推遲到了6月初舉辦,下半年的推介會大概率將延續疫情后10月底舉辦的新傳統,所以本次推介會上,將于兩次會議之間的端午、暑期、國慶檔公映的影片,理應有重點輸出。
端午檔和暑期檔前半程的影片,基本已定檔完畢,但8月起的電影市場,目前還較為空蕩,哪些新片會在暑期檔后半程,乃至中秋、國慶亮相,是本次推介會的一大看點。會議舉辦前,也確實有不少影片傳出過可能在會上放出檔期的消息,但最后真正定檔的,只有4部。
定檔動靜最大的,當屬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封神第一部》,三部曲套拍殺青三年后,這部耗資巨大的魔幻史詩終于重見天日,帶動深陷危機的出品方北京文化連續三天股票漲停。不過,定檔海報、預告發出后,影片的特效質感、番位問題都引發大量爭議,票房前景難稱明朗,但這已經是本屆推介會定檔的唯一一部大體量影片了。
另外三部定檔影片,則是分別選在9月和11月公映的《三貴情史》《一個和四個》《拯救嫌疑人》。三部影片均未選擇大檔期公映,甚至沒有選擇常規的周五起片,而是選在冷檔期的周三、周六公映,或許正在計劃一些差異化宣傳。此外,《捕魚行動》和《同學們好》兩部影片宣布擬定檔暑期,《開國將帥授銜1955》擬定檔9月,這就是本次推介會的全部新定檔消息了。
一場推介會下來,8-10月的檔期還是沒有太多新消息放出。不僅如此,在會上做出實際定檔動作的片方也僅有貓眼、華夏兩家,其他片方全都保持觀望。事實上,今年除了中影、華夏、貓眼、阿里四大片方帶來較多影片進場,華誼、博納等大公司連參加推介的影片都沒幾部,萬達、橫店等公司更是干脆沒來,導致推介會時長從以前的3天左右,縮減到只剩2天。片子都沒拿來,定檔當然更不可能。
片方在定檔上的猶豫,除了過審流程等客觀因素,或許也與今年大小檔期紛紛扎堆,競爭激烈導致不少影片表現不及預期有關。片方都不愿做出頭鳥,希望等待各檔期形勢更加明朗再定檔,反倒造成形勢遲遲沒有定數。各公司仍未從疫情中完全恢復,面臨的巨大業績壓力,也逼迫它們為影片定檔時更加謹慎,冷檔期怕難以發揮不愿去,大檔期又怕遭到強敵壓制,最后只能舉棋不定。
此外,比起去年由于環境原因只得極限定檔的尷尬,今年國產片從定檔到公映的宣傳期時長有了不小恢復,但比起疫情前,這個時長還是相對偏短,這與各公司仍不富裕的宣傳預算也有一定關系。若選在本屆推介會6月初的節點定檔,對于一些片方來說或許顯得宣傳戰線過長,何況前來推介會本身就是一筆開銷,不如省錢等待之后定檔。
最后,推介會本身影響力的下降,也是影響片方定檔熱情的原因之一。媒體報道的缺失,令推介會難以形成真正破圈到業外的推介效果。疫情期間推介會的長期缺席,也讓各片方已習慣不將推介會列入宣傳動作。要想恢復往年的興盛,推介會恐怕尚需時間。
遲遲未能定檔,導致本屆推介會的片單,出現了大量熟悉的名字。
去年11月的金雞獎上,貓眼、阿里兩大公司曾各自舉辦過推介會,除去兩公司上次片單上已于這大半年來公映的11部影片,《八角籠中》《潛行》等其他電影都悉數在本次推介會上再度亮相。
《三貴情史》《彷徨之刃》《二手杰作》等14部影片,早在一年半前的上一屆推介會上就曾登場。尤其《我經過風暴》《本色》(原名《新秩序》)甚至都確定過公映檔期,《超能一家人》早在2020年推介會上就曾出場,但最后,它們還是相聚2023年推介會,甚至不排除在下屆推介會乃至2024年再度出現的可能。
當然,比起《平原上的火焰》《被害人》之類上屆推介會之后一直未上映,也沒在這屆出場的影片,這些還有機會被推介的“老片”,可能已經算是幸運了。
此外,本屆推介會上還出現了《再團圓》《沒問題》《雨打芭蕉》之類,早在一兩年前就于國內外各大電影節上走過一圈的小體量文藝之作。中影、華夏拿出的進口批片,則較海外市場上映時差更久,片單里去年乃至前年已在海外公映的批片并不罕見,甚至2019年的印度片《超齡少女》都被拿出來回鍋。
批片、文藝片之類小體量影片,由于疫情期間市場環境太過惡劣,只能積壓到今年才得以釋放。《掃毒3》《危機航線》之類中大體量影片,則在疫情期間屢屢難得上映機會,為了等待更好時機,只能拖到現在。
這讓今年推介會片單新鮮感極為有限,進一步阻礙了會議和影片影響力的傳播。由于推介時間較往年縮短,大多數庫存片也未在會上釋出物料,往屆推介會上常見的影片大牌主創也沒幾個到場,最后只是由主持人口播一下片名,PPT過一下影片類型、賣點就算結束,推介效果自然更加欠奉。
除了這些陳年庫存片,真正首度在推介會上亮相的重磅新作,其實只有《志愿軍:雄兵出擊》《敦煌英雄》《前任4:英年早婚》等寥寥數部。這份未來片單,也就不得不讓人對中國電影未來持續發展的前景有些懷疑,畢竟,老片放越久,越難保證票房表現,新片再跟不上,那市場真就面臨危機了。
國產片新意欠奉,好萊塢就來頂上,這正是本屆推介會與往年的最大不同。
在之前,推介會的全名都是“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今年由于好萊塢五大公司的加盟,會議名稱里的“國產”二字就被拿掉了。五大公司在本屆推介會上占用了將近半天的時間,導致國產片的推介時間只剩一天半多,為近年最短。但雖然拿到了時間,好萊塢在今年推介會上的存在感,依然不算強。
從去年想讓影片在內地上映都費勁,到現在首次有機會在推介會上桌,這其中的大環境利好顯而易見,也讓五大公司對推介會的態度不可謂不重視。尤其華納探索旗下的DC影業CEO、華納中國區總裁悉數到場,親自推薦《海王2》《旺卡》等片,還在整個推介會結束后專門舉辦了答謝晚宴,和下周即將公映的《閃電俠》院線看片會,可以說是拿出了最高等級的誠意。
五大公司拿出的片單,基本也涵蓋了今年乃至明年希望引進內地的重量級大作,尤其此前一直引進前景存疑的兩部暑期檔大片《奧本海默》和《芭比》,都在會上亮相,意味著影片引進流程起碼正在推進。但這兩部影片的新消息,基本就是好萊塢五大在本屆推介會上掀起的全部輿論熱度了。
《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瘋狂元素城》之類馬上要公映的影片,其實難以得到推介會的太多宣傳加成?!渡城?》《獵人克萊文》之類上映時間還比較靠后,引進情況也八字沒一撇的影片,在本屆推介會上也只能以刷臉為主,提一下有待引進的意向就算完事。
主流媒體對推介會上國產片的報道都不多,自然給進口片更沒留下什么位置。對于推介會的真正受眾影院經理們來說,盡管如6月份這樣的檔期幾乎全靠好萊塢頂上,但好萊塢今年整體在內地市場的式微,已是不爭的事實。推介會對影片的宣發加成,恐怕抵不過市場對影片既定體量的判斷,推介的實際效果,也就難說能有多少了。
不過,對于在內地宣發手段較為受限的好萊塢五大來說,能有推介會這樣一個機會公開露出可能引進的片單,已經值得珍惜。對于國產片來說,推介會的影響力盡管越發有限,但也畢竟是一個集中向行業內外展示可能公映進度的機會。
從行業晴雨表的意義上講,推介會當然仍有其存在價值,但從宣傳影響和片單質量上講,無論是推介會還是中國電影,恐怕都還需要更多好消息。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骨朵網絡影視”(ID:guduowlj),作者:知庸,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