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專家團|知果: B端產品的“能力與體驗”,如何平衡?

知果日記
+ 關注
2023-06-12 14:08
1353次閱讀
關鍵詞:B端產品能力、體驗、平衡、“體驗階梯金字塔”模型
最近在做產品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就像游戲中打小怪獸一樣,要一個個打,其中一個就是B端產品的“能力與體驗”這一難題。但這不是一個一次性可以打敗的小怪獸,而是一個持續要打的小怪獸,而且,每次的小怪獸可能都不一樣。
就是說,能力越強大(你也可以認為能力多)的產品,其體驗就反而差,要提升體驗,也更加復雜。
能力: 就是我們常說的,你的產品在解決這一業務領域的問題時,是否具備足夠全面的功能。
體驗: 就是用戶在使用產品的某個功能時,是否感覺好用,是否符合使用邏輯。
那么,當我們一旦遇到產品能力要提升,體驗也要解決時,就出現了矛盾。最直接的就是,時間不夠,為啥呢?因為“體驗=質量”,而質量上乘的東西,需要時間來完成。
01
幾個能力與體驗不平衡的可能性
為什么說,目前大部分B端產品在“能力與體驗”總是無法平衡,大致歸結于這么幾個原因:
專家團|知果: B端產品的“能力與體驗”,如何平衡?
1、 B端產品業務邏輯很復雜,特別是對于中臺類、工具類產品來說,要抽象出滿足業務場景需要的通用能力已經是個大難題,更別說還要用戶體驗好,真的不容易。
2、 由于用戶基礎能力、業務訴求不同,導致對同一款產品的體驗需求也會有差異。比如新手用戶和專家用戶對同一功能的使用體驗要求、容忍度就不一樣。
3、 B端產品的能力建設和體驗建設屬于兩個團隊的職能,但體驗如果對業務不夠充分了解,實際上很難達到從根本處來提升B端產品的體驗。這也是我常說的,很歡迎設計師轉為產品經理,這樣子,會對產品體驗構建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同時,在功能設計之初,就可以設計出相對可用的功能。
4、 團隊成員一直在流動。而深刻認知一個產品底層構建邏輯和深刻認知一個行業需要多年,甚至一輩子,可成員流動會帶來產品一直處于設計不穩定階段。由此,產品能力雖然越來越全,但能力合理性與用戶體驗問題,一直會存在。
5、 團隊重視功能,不重視體驗。大部分B端產品,確實處于功能都來不及開發的階段,哪里還有時間考慮體驗問題,況且,團隊內部也沒什么體驗專家角色,那就先上功能吧。然后就發現,產品基本積重難返,只能思考是否弄個2.0、3.0升級來解決,殊不知,其實真正通過產品大版本升級來解決“能力與體驗”問題的,實則甚少。
基于第五點的后半句,展開來說說為什么有些B端產品靠大版本升級,不一定比原版提升了“能力與體驗”,基于我自己的實際經驗與朋友們的討論得出:
第一,重構翻新時間通常并不充分(給個一年慢慢推敲,不存在的),領導希望早點看到新版本,快一點推出市場,此時,會影響產品的質量,時間和質量永遠是個不可調和的矛盾(特別當遇到對業務不是太熟悉的產品經理)。
第二,領導產品重構的負責人是否對原產品踩過的坑了如指掌,并且一直尋思怎么去優化,如果是否定的,特別當負責人對該領域還不熟悉,那么為什么新推出的版本就一定比原本版本好呢?
前些日子,我的一個產品朋友,接受了產品重構任務,要求6周完成整個產品的能力與體驗提升,涉及到的部分包括信息架構重新組織、各模塊流程鏈路重構、每個模塊內部功能與體驗優化等。而他還是對這塊業務不熟悉的,更不知道原來的產品是個什么狀態,用戶吐槽過哪些地方,此時第一點和第二點的劣勢他都中招了,試想,這時候新版本一定就比原版本好嗎?我倆心中都打了個問號。
02
“體驗階梯金字塔”模型
那么,既然B端產品的“能力與體驗”總是很難完美平衡,那我們又該怎么去做呢?總不能任之不管。
我想,由于B端產品所處的階段不同,產品“能力與體驗”矛盾的問題,還得拆分開來看。當然,如果再引入產品戰略、客戶現階段情況、技術可行性問題、產品與體驗專家等,這個“能力與體驗”問題就會相當復雜。
比如,假設今年產品規劃中就沒有體驗提升這一戰略性訴求,那么,一大堆功能優先去實現一定是排在最靠前的。
再比如,我們大家應該都遇到過,技術團隊實現不了某個體驗設計方案,需要產品團隊和設計團隊重新想方案的場景。
還有,如果團隊規模不大,壓根沒有既懂產品又懂體驗的專家,那么提升產品體驗就極其之難。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提升產品能力(加功能)相較于提升產品體驗,是相對簡單的。
那么,此時,變成了我們要去尋找和回答,如何提升B端產品體驗的問題——如何在加功能的同時,可以顧及到體驗問題。
這里,我分享一個“體驗階梯金字塔”模型,它可以幫助我們診斷當前我們所負責產品的體驗階段,及規劃產品后續體驗的方向。
“體驗階梯金字塔”模型由下至上分為依次為能用、可靠、可用、易用、愉悅、意義這六層。下面我們來展開講講。
專家團|知果: B端產品的“能力與體驗”,如何平衡?
03
從“能用”到“意義”
1、能用
是指產品實現了功能,用戶通過苦學、苦練、頻繁使用、記憶背誦方式,能通過功能把任務完成。
比如,有個設計者設計了一把彎著的刀,讓用戶用它來切土豆片。
2、可靠
是指產品在實現功能的基礎上,讓用戶使用的時候少出故障等安全級別的能力。
比如,這把切菜的彎刀稍微拉直了一些,且刀頭圓潤了些,讓用戶可以切出更多土豆片的同時,兼顧到了安全性。
3、可用
是指產品功能具備了一定的好用性。
比如,經過工藝的迭代,菜刀刀體拉直了,用戶切土豆片更快更省事了,咔咔咔就把土豆片切好了。
4、易用
是指產品在可用基礎上進行創新,比如加入自動化、智能化能力,讓用戶完成任務更方便。
比如,菜刀變成了切片工具,只要把土豆放到工具中,按一下按鈕,工具就自動完成切土豆片任務。
5、愉悅
是指產品具備一種觸動用戶情感的能力。
比如,用戶在使用“切片工具”時,在按下按鈕那一刻,工具會和用戶進行交流,如說:“主人,很高興為您服務,balabalabala。”如果更智能一點,還可以進行人機互動交流。
6、意義
是指產品具備一種勾起用戶回憶、情懷,或可以表達用戶影響力、身份、地位象征的能力。
比如,“切片工具”和某知名品牌聯名,設計一些限量的有特殊意義的內容。
“體驗階梯金字塔”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衡量目前產品整體的平均體驗,或某個功能體驗處于某個水平,從而指導我們進行針對性的優化。
04
最后的話
B端產品“能力與體驗”問題,會一直存在。
一,是先把能力構建完善,還是先把目前體驗問題解決掉?
二,在不斷構建能力的過程中,體驗問題越來越多怎么辦?
三,能力基本構建完善了,如何優化體驗問題,無從下手?
針對第一點, 需要產品負責人安排好優先級,如果核心功能體驗極差,那很可能需要納入與能力完善一樣的優先級。
針對第二點, 團隊需要找一名懂產品和體驗,或至少要懂體驗專家,在構建能力的過程中就參與進來。不要試圖采用功能開發完后進行補救的方法,通常來說,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挺難救的。
針對第三點, 使用“體驗階梯金字塔”模型,將體驗問題區分維度,是屬于六個維度中的哪一個,從而安排計劃。
實際上,不斷新增功能肯定是少不了的;第二,開發功能時,就要考慮體驗問題;最后,體驗到底該怎么做,使用“體驗階梯金字塔”模型。
以上,是我最近的一些些思考,期望也能對你有所啟發。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知果日記”(ID:gh_690a8b6479cb),作者:小果,36氪經授權發布。

[免責聲明]

原文標題: 專家團|知果: B端產品的“能力與體驗”,如何平衡?

本文由作者原創發布于36氪企服點評;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