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中控“進階”:誰在為高價應援棒買單?
雖然爭議滿滿,但如期而至的五月天演唱會,還是再次喚起了大家內心的感動。尤其是現場統一中控的燈海,伴隨著熟悉的旋律一次次點燃現場歌迷的熱情。
很多人直呼,這中控真的愛了。但不久前,五月天演唱會還因為140元的高價熒光棒被罵上熱搜,畢竟2019年版本的熒光棒只需要45元,如今漲幅高達三倍。對此官方表示,新款為充電電池,并且新增了云端互動功能。
不僅五月天演唱會,很多熒光棒的價格已經悄悄漲成了粉絲買不起的樣子。連國內面向小朋友的奧特曼舞臺劇,限定熒光棒都可以賣到158元一根。而Blackpink的演唱會應援棒,官方售價200多,近期去看了演唱會的一位粉絲說,現場甚至溢價賣到300-500元。
價格爭議之外,統一中控的熒光棒已經成為演唱會必不可少的配置。周杰倫、李宇春、張杰等歌手的演唱會都應用了統一中控的熒光棒,即便還沒有開始使用中控應援的歌手,也被會粉絲反向催,例如不少粉絲喊話鹿晗工作室“什么時候能等到出應援棒2.0,現在誰家演唱會沒中控”。
不僅如此,在演唱會市場格外火爆的今年,關于演唱會中控應援的爭議也頻頻出現。有些粉絲羨慕,五月天演唱會結束后,一條#時代少年團也會羨慕五月天的中控吧#的詞條下,寫滿了時代少年團粉絲沒能看到黃色燈海的遺憾。有些粉絲反對,近期樂華演唱會則因為使用中控應援而引來粉絲的不滿。
總之,演唱會中控應援已經不止于一支可以統一控制的熒光棒,而是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氛圍,在多方面影響著演唱會現場,以及歌手與粉絲之間的關系。
統一的藍色熒光棒不僅可以匯聚成一片星海,還能配合音樂節奏和歌曲氛圍變化。在張杰演唱會上,統一中控的熒光棒營造出的效果讓很多粉絲感慨“現場炸裂”“看了那么多演唱會第一次體會到中控的快樂”。這種效果體現的不僅是現場氛圍,更是技術的變化。
演唱會中控本質是技術的產物,廣泛來講,演唱會中控是可以統一控制舞臺、燈光、音響、視覺效果等設備的控制臺,但隨著熒光棒技術的進階以及現場文化的發展,如今粉絲提到的演唱會中控更多指的是對現場熒光棒的統一控制。
熒光棒的技術進階,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的熒光棒,還只是一掰就亮的發光體。結構也很簡單,外層是塑料,內層是包含過氧化物、酯類化合物和熒光燃料的玻璃管。受到外力后,內層里面的化學物發生反應,然后發出不一樣的熒光。
隨著中控技術的引入,熒光棒也納入統一控制的范圍,并逐漸成為演唱會現場燈光舞美的一部分。中控的原理相對簡單,中央控制臺發送信號,熒光棒中的芯片接收到信號,進而實現燈光的統一變色。
五月天鳥巢演唱會
但更難的是如何借助這一技術,實現震感的現場效果。基礎的中央群控只需要統一控制,如果涉及到更復雜的燈光效果,就需要點對點控制,并且還得保證發送和接收信號的同步。
而如今,市面上的智能熒光棒不僅可以中控,還引入了藍牙技術和手機APP,可以通過藍牙連接手機,用手機來控制熒光棒的顏色和模式。在疫情期間,隨著線上演唱會的興起,藍牙技術進一步延申,實現了云端控制功能。
此次五月天演唱會上使用的“云端互動LED 2.0”版本,就增加了這一功能,線上的粉絲在官方APP觀看演唱會時,就可以用手機藍牙連接熒光棒,讓熒光棒與現場保持一致,打造更加沉浸式的觀看體驗。
線上觀看演唱會時熒光棒與現場一致
從早期的發光體到統一中控,再到用藍牙功能實現云端互動,熒光棒技術的進階讓演唱會中控應援得以實現。但技術的迭代,只是提升了現場的視覺效果,日韓的偶像文化,則賦予了演唱會中控文化更多情感屬性。
關于演唱會中控的起源眾說紛紜,在世界范圍內較早使用中控的是酷玩樂隊,亞洲可追溯到比較早期使用分區中控的是日本偶像歌唱團體嵐,而國內較早使用中控的是五月天。但真正讓演唱會中控出圈的,還是EXO的演唱會,而且當年所屬公司SM還申請了中控專利。
偶像文化中,周邊是以粉絲對愛豆的情感投入為基礎進行商業化運作。對于粉絲來說,周邊不僅是維系粉絲與偶像關系的載體之一,也是粉絲證明“粉籍”的重要象征。
當可以統一控制的熒光棒,進入偶像文化的溫床。在應援的影響下,經紀公司開始將對熒光棒進行概念包裝和設計、再進行售賣,讓其成為偶像們必不可少的周邊——應援棒。所以在偶像文化中,應援棒本身就是需要花錢的。
很多偶像團體都有專屬的應援棒,比如Bigbang的皇冠燈,EXO的愛麗棒,Blackpink的粉錘,國內的THE9、INTO1、時代少年團等偶像團體也都自己的應援棒。這些被賦予了特定含義的應援棒,成為偶像演唱會上的必備,更是粉絲們眼中具有收藏意義的周邊。
韓國偶像團體的應援棒
另外,偶像團體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應援色。團粉與唯粉之間的沖突也會影響粉絲們對中控應援棒的爭議,因為現場統一中控會讓那些只喜歡某個成員的粉絲失去主動權,沒辦法在現場為自己的偶像應援。此次樂華演唱會使用統一中控被粉絲罵,也是同樣的原因。
當越來越多演唱會開始開始使用中控熒光棒,這種孕育于偶像文化中的中控應援文化,不僅開始在歌手中流行,比如華晨宇就有自己的“火星能量棒”;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演唱會的現場秩序,越來越多的粉絲開始在意演唱會中控,許多歌手的演唱會主辦方也會為了保證現場效果,不允許粉絲自帶發光物進入場館。
粉絲使用“火星能量棒”為華晨宇應援
不過與偶像文化中作為周邊的應援棒不同的是,目前國內很多歌手的演唱會,演唱會中控更多承擔的是現場氛圍和集體儀式的營造。中控熒光棒能夠基于光和色的有序變化,讓每一位粉絲都能與舞美融為一體,帶來感官和情感的滿足。同時,現場集體揮舞熒光棒的儀式感,更是讓來著五湖四海的粉絲成為“我們”,成為一個緊密的集體。
偶像文化讓演唱會中控以應援棒為名承載了很多的情感和商業性,并讓這種文化開始向更廣泛的演出現場延申。但演唱會中控在演出現場的流行,在帶動了這一文化流動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價格爭議。
五月天的粉絲即便花高價買了門票,也會覺得140元的中控熒光棒太貴,因此很多粉絲選擇去租借。去看BLACKPINK演唱會的那位粉絲,也因為太貴沒有購買應援棒,不過隨后他又表示,如果是Twice的應援棒的話會買。
可以發現價格并不是影響粉絲消費決策的唯一因素。畢竟在整個市場來看,140元并不是最高價,而且有些偶像團體的高價、溢價應援棒,粉絲愿意買單也不會引起爭議。
這其實是由粉絲與歌手之間的關系決定的,如前所知,在偶像文化中,應援棒作為周邊其實有更深的情感屬性,所以粉絲習慣了買單、也愿意買單。但是在歌手與粉絲的關系中,中控熒光棒即便已經成為演唱會的重要一環,但對于粉絲來說,除了現場使用,沒有更多的意義。
而且,國內目前大多數歌手的演唱會中控,是現場免費發給粉絲再回收的模式。所以當五月天演唱會售賣140元的中控熒光棒時,粉絲自然覺得太貴,根本不值得。
五月天作為國內較早開始使用演唱會中控的歌手團體,此次對熒光棒進行技術升級并高價售賣,能否在國內打開中控熒光棒付費的趨勢,還不好說。畢竟對主辦方來說,將中控熒光棒進行商業化運營,是一個比較好的收入機會,比如此次五月天演唱會的熒光棒,多個平臺的銷售總額已經突破700萬元。但對于粉絲而言,如何改變免費、低價熒光棒的認知,其實還是一個比較難的事。畢竟很多歌手的粉絲,還是更愿意為內容本身付費。
五月天鳥巢演唱會
技術的迭代讓演唱會中控成為可能,偶像文化的加持,讓演唱會中控越來越流行,并且承載了更多的意義,也在影響著演唱會本身。不過當前來看,演唱會中控文化還處在發展階段,關于價格、使用的爭議依然很多。但不論如何,它只是演唱會的一個環節,更重要的還是要在現場享受音樂本身。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音樂產業觀察”(ID:takoff),作者:豆芽,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