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山河大學”的理想與現實

半熟財經
+ 關注
2023-07-07 16:13
568次閱讀
“山河四省”的學子苦教育資源匱乏久矣

7月6日,在主題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發布會上,針對社交平臺網友玩梗創辦的“山河大學”一事,教育部副部長吳巖做出了回應。 

吳巖表示,教育部已關注到山河大學。 他指出,面對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新階段的新形勢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挑戰和新問題,教育部將圍繞增強國家競爭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的布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6月末,創建“山河大學”的提議在社交平臺出現,并迅速引發熱議, “山河”為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的總稱。 事件的起源為6月27日,正值廣大高三畢業學生填報大學志愿期間,一名網友指出“山河”四省擁有的教育資源較為匱乏,高考分數線較高,如果這四省的343萬名考生每人拿出1000元人民幣,總共會有300多億資金,可以用這些錢打造一所位于四省交界處的綜合性大學,并可以在濟南、太原、鄭州、邯鄲四個城市建設校區。 

隨后,山河大學校園卡、學生宿舍、教學樓、圖書館、畢業證的三維模型及平面示意圖,甚至包括碩士、博士招生網站在內的大量高校元素應運而生。此外,山河大學的校訓、辦學目標等標語也開始廣為流傳。 

多名網友表示, “山河四省”的學子苦教育資源匱乏久矣。

以“山河”四省中的河北省為例,該省2023年高考報名人數為61.54萬人, 但河北省全域內沒有一所985、211高校,唯一隸屬于河北省的211高校是河北工程大學,位于天津市。

而在河北省內招生最多的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在內的河北八所高校,在河北的錄取分數線甚至高于它們在外省的錄取分數線。比如,2022年河北大學在河北本地的錄取分數線為物理類514分、歷史類528分,在陜西、山西、吉林等多個同樣使用全國卷的地區的錄取分數線均低于此。 

在高考難度被稱為“地獄級別”的山東省,2022年本科錄取率為42.84%, 遠低于北京、上海、天津、江蘇等地。其中2022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山東省僅招收了300名學生, 錄取率為0.051%,同樣在全國排名倒數。 

在“山河四省”的河南省,2022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錄取率為0.034%,全國排名倒數第三,僅高于廣西和云南。此外,2023年的高考報名人數河南省繼續位居全國榜首,總人數高達130萬人,高出人數排名第二的山東省40萬人, 但河南省內僅有鄭州大學一所211高校。 相比之下,江蘇省高考人數為40.6萬,但卻坐擁2所985高校、11所211高校的情形形成了鮮明對比。 

統計2023年的高考數據,不難發現, “山河”四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占到了全國總人數的25%,但四省共有2所985高校(均在山東省)、4所211高校(每省各一所)的教育資源,僅占全國39所985、116所211高校數量的5%和3.4%。

對此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 “山河大學”在短時間內引發的輿論關注,從根本上反映出了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

“我國已經進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但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還是相對比較集中于大城市及東南沿海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西部地區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匱乏。尤其是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這幾個高考大省,教育資源與人口分布不成正比”,熊丙奇表示。 

早在十年前,時任河南大學黨委書記關愛和便曾指出,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和計劃經濟思維、資源分配方式的額存在,中西部地區的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機會遠小于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區,而中西部和東部辦學條件的巨大差異,又加重了這種失衡。因此,他呼吁,對于教育資源的分配和政策制定,國家應該以公平均衡為基本原則,并充分考慮人口多少、需求量大小等綜合因素,將資源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此外,在熊丙奇看來,“山河大學”雖然承載了一些網友的殷切期盼,但即使真正辦一所這樣的大學,也并不能解決現存的問題。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需要改革教育管理學、擴大學校自主辦學權,并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我國中西部地區其實可以自己辦一些高校,但是因為現代大學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其辦學質量和辦學特色都不夠突出,這是最根源的問題,也是解決教育資源結構問題的一個途徑”。熊丙奇說。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東省正在加快高校建設和布局,其做法可資借鑒。 

2018年5月,廣東省委省政府謀劃在粵港澳大灣區布局設立一所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大學。東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向上級提出將大灣區大學布局在東莞的意愿。2019年5月,成立了大灣區大學籌建領導小組,時任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時任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任總召集人。 

另外,2016年獲批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也是緣起于2014年時,時任深圳市市長許勤與莫斯科大學副校長沙赫賴在深圳簽署的一份名為《深圳市人民政府和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關于在深圳合作辦學的備忘錄》的文件。 

2021年發布的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建設教育強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支持廣州、深圳打造全國高等教育高地,積極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來粵辦學。 

廣東一直是經濟發展大省,其GDP總量連續34年居全國第一,尤其廣州、深圳、東莞等地,經濟更為發達,這給高校籌建工作提供了雄厚的資金背景。 

一位接近大灣區大學籌建工作的人士表示, 高校所在城市或區域的產業基礎對于一所學校的發展也意義重大。 以大灣區大學為例,其所在地東莞有著大科學裝置 (中國散裂中子源) 、眾多新型研發機構和世界級產業集群,同時毗鄰港澳,有著不可比擬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基于此建設的高校,就有了構建“前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技術研究—產業轉化”的全融通全鏈條體系的條件,從而進一步推動東莞市實現“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我們希望可以更接地氣,學生們不是寫個論文就算了,要真正跟東莞、灣區的產業發展契合,讓研究成果落到實處。” 

這位人士亦表示, 籌建一所高校除了前期要得到上級和政策的支持,也需要相關教育部門做后盾。大灣區大學 (籌) 的網站上已經可見一些合作交流項目,這些項目的開展都離不開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支持。雖然學校還未正式成立,不具備獨立對外招生的資格,但可以同合作院校聯合培養學生、聯合招收博士后等,而聯培名額能不能有、能有多少,都需要經過教育部和省教育廳認可。 

其次, 籌建一所高校,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持。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由深圳市政府投資20.43億元建設;深圳技術大學一期計劃投資就達到了97億元;大灣區大學籌建資金也達到100億元,其所需資金支持主要以東莞市財政投入為主。 

在大灣區大學籌建的過程中,東莞市政府亦給了全方位的支持。上 述人士指出,東莞市政府一直在盡量滿足學校提出的需求,比如提供過渡辦公場地,推動工程建設等。 

此外,他還提到, 籌建高校需要一個比較優秀的牽頭人 ,比如大灣區大學的籌建負責人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田剛,其本人就是著名數學家。也就是說,負責人個人要有足夠的說服力和吸引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半熟財經”(ID:Banshu-Caijing),作者:張倩 李瑩 王莘莘,編輯:余樂,36氪經授權發布。

[免責聲明]

原文標題: “山河大學”的理想與現實

本文由作者原創發布于36氪企服點評;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