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大廠的背景調查
最近看到一篇帖子,提到了一個阿里前員工,在騰訊第五面通過了,因為背調不通過,認為履歷造假,被通知在騰訊終生不得錄用。
失敗的原因是聯系電話留的朋友電話,被HR發現是假的,于是判定履歷造假。
看到這篇文章后,我十分感嘆,因為身邊真有朋友因為在大廠面試的背景調查沒有通過,終身不錄取。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分享給那些打算去大廠或者跳槽到大廠的朋友。
1.背景調查查什么
找工作的背景調查是查求職者過往工作經歷、個人犯罪記錄、個人學歷等綜合情況。
在投遞簡歷的時候,我們總會用“光鮮”的簡歷來獲得面試機會,而在通過面試進入offer發放前,在大廠崗位或中小公司中層以上,這種背調是必然的。
HR通過背調獲得上家公司領導評價、或者績效成績等,全面了解求職者真實信息。
2.背景調查要求填寫的信息
到背景調查環節,那么恭喜你,你馬上就要入職。
而我見過身邊背景調查主要分2類
第一類以入職填寫的歷任公司直接上級聯系方式,進行電話溝通。
第二類是通過求職者授權,背調公司通過求職者身份證、社保等賬戶、密碼進行信息調查。
前者在背景調查里占比90%,后者占比10%甚至更少。而在大廠或高職位里,后者為主要形式。(畢竟這樣的背調成本也更高)
3.和同事,尤其是領導和HR搞好關系
既然背景調查這么重要,作為打工人的產品經理還是要和老板、領導打好關系,因為展開背景調查總會問到2類問題。
第一類是,某同學的工作表現如何
第二類是,某同學對勝任崗位能力評價
4.背景調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許多求職者在經過幾份工作后,都會變聰明了。
比如在求職填寫的聯系方式信息上,都不會直接填寫真實的上家公司聯系方式,從而減少后續的麻煩,并且會填寫朋友或者之前玩的較好同事電話,用于面對背景調查。
最重要的是:在開始背景調查之前,求職者也會往往會給聯系人“通氣”,避免和自己面試信息差距過大。
推測這位阿里的朋友就是隨便寫個電話,沒有給朋友詳聊,導致被發現了。
5.沒有人可以有完美的履歷
什么是完美的履歷?
就是一個人在大學期間,甚至是高中期間,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未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在每一步選擇公司、職位的時候都是非常明確的,以后不會有較大的改變,能夠保證自己每一份工作都不差,并且持續上升。
顯然這種人是少數,是比大熊貓還稀缺。就算你能以控制自己,也無法控制所在公司的發展,很多時候因為一些原因,公司就不在了或者項目就解散了。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所以一個求職者,難免會存在一個公司只待了幾個月、或者幾個星期甚至是幾天的情況。
要是想找到好的工作,一定不要把這些“亂七八糟”的經歷都寫在簡歷上。
所以背景調查的結果不是那么苛刻,許多企業也只是以此為依據作為談薪、評判崗位職級的砝碼。
6.對于大部分公司,背調不是一票否決。
背調看起來很嚴格,但是并不是背景調查出來有瑕疵就一票否決。
還要看公司人事部門的規則,如果公司沒有明確的紅線規定,那都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比如背景調查出來薪資待遇和面試薪資差異比較大,都會詢問部門負責人的意見再定奪。
在能力滿足工作崗位的要求下進行薪資待遇的降低。
7.大廠的終身不錄用,也沒那么可怕
雖然這位阿里的朋友,被鵝廠通知終身不錄用。
但在我看來,實際上也沒什么。
能夠去同一個大廠2次以上上班的人,是非常稀有的或者非常非常少。
尤其在企業崗位年齡的限制下,35歲之前能夠做到三進三出的,可能幾千個大廠員工里面就一個人。因為大家總是會為了更好的薪資或者職位,或者其他職業規劃選擇去做其他事。
所以別怕,大廠沒有要你,但你仍然有無數的高薪機會。
當然這也不是讓你在簡歷寫假事件。只要做到把確實不光彩的經歷屏蔽,靚麗的內容寫出來就好了。
8.通過一份背景調查的簡歷怎么寫?
大廠的背景調查會比較嚴格,有專門的背景調查公司,一旦沒有通過,也會得到終身不錄用。曾經我就寫過一篇文章,提到大廠所用的背調公司名字
拿到offer后的大廠背景調查,到底在查什么?
在背景調查里,除了犯罪記錄、學歷外,最重要的就是每一個公司的工作時間段、以及薪資待遇。
所以在簡歷里,一段工作的時間可以偏差1-3個月,但是超過3個月之后就有危險了。有非常多的同學,會選擇把一份好的工作職位多寫半年甚至是1年,這就不太好了。
偏差1-3個月,即使通過社保記錄以及離職證明,都可以有比較好的解釋。
薪資待遇則就比較講究了,有的公司月薪低但是獎金多,因此薪資待遇除了工資收入證明,背景調查更加看重流水。
這也要求不少打工人平時要學會養流水,流水越高,則未來可以談判的薪資可能性越高。
6個月以下的履歷不要寫:空著
每個人都會有辭職或者空檔期,現在大環境不好更是比比皆是。
企業招人非常喜歡那種不“斷檔”的產品經理,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幾乎每個人都有斷檔。所以空著的時間就空著,也不要用上一份工作去彌補時間長度。
但如果超過6個月甚至是1年都沒有工作,自己就要想辦法彌補自己的項目經驗或至少做一份兼職工作,別讓自己閑著。
必須要承認的是,gap一年,再次回去工作薪資待遇就很難談了,很可能就從一些基礎崗位開始。
以上是產品經理們可以注意的。
今天的分享就在這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Kevin改變世界的點滴”(ID:Kevingbsjddd),作者:Kevin那些事兒,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