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納可能做夢也想不到,《芭比》會賣過《閃電俠》
在此之前,恐怕沒有人能料到《芭比》這樣的走勢。
從上映首日的排片只有2.4%,映前媒體普遍預測票房只有六、七千萬;到如今的單日票房升至第三,貓眼專業版對其預測達到了3億票房。可以說, 《芭比》創下了今年好萊塢進口片市場的第一個小奇跡。
和票房一起上漲的,還有影片堅挺的口碑。豆瓣開分8.8,之前曾一度升至8.9,如今隨著打分人數增多,降到了8.6,但這個成績在今年的院線片(不論國內外)領域里,依然是屬于第一梯隊的選手。
當然,熱度起來了,爭議也沒有停止,這兩天關于影片的討論也越來越多。一些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們認為影片不痛不癢,諷刺力度完全不夠;也有一些順直男觀眾們在看完后表示“被冒犯”,紛紛“破防”;至于影片的自來水們,則不亦樂乎地玩起了梗,在各個群里奔走相告分享表情包: “芭比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
總之,不管怎么樣,這部《芭比》都締造了今年不容忽視的一個巨大話題。而今天這篇文章,情報君則想從市場的角度和大家聊一聊,為什么是《芭比》?它的票房逆襲的背后,有跡可循嗎?
上映之前,恐怕沒有人對《芭比》的內地票房抱有期待。
一方面,這是一個脫胎于玩具IP的真人電影。國內觀眾對于芭比娃娃雖然不至于一無所知,但硬要說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好像也談不上。畢竟,在那個還流行芭比娃娃的年代里,這樣一個娃娃對于大多數工薪階層而言也算得上是價格不菲了。而如今的小孩子們,誰還在玩芭比娃娃呢?所以, 從大的角度來看,這個IP在國內是不太具備特別強的群眾基礎的 。
另一方面,從之前釋出的一系列物料以及先導預告來看,整個片子透出的濃濃“塑料”質感也頗具魔性。大家都很好奇,一群真人演員要如何去演繹一幫玩具的故事呢?雖然影片的導演格蕾塔·葛韋格之前的代表作是豆瓣8分+的《伯德小姐》和《小婦人》,口碑應該是很有保障的,但是這樣一個題材實在是讓人有些拿不準。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Greta Gerwig)
再加上,影片雖然定在了7.21中美同步上映,但是考慮到如今暑期檔這么熱的氛圍,好萊塢大片基本上“上一部票房撲一部”。更何況同檔期還有另外兩部大體量國產片《封神第一部》跟《超能一家人》,可想而知,本片將面臨著多大的市場壓力。
結果令人沒想到的是,壓力確實是有的。但是 在市場的千變萬化面前,影片面臨的壓力也變成了轉機 。
可以看到,上映首日,《芭比》基本上是被國產片壓著打。更早一點的時候,影片的排片比更低,有不少網友表示想看看不到,或者全是“陰間場次”。甚至,由于映前缺乏對本片的期待,不少影院還以為這是一部兒童片,只排了國語場次。隨著網上“增加排片”的呼吁聲音越來越大,這才慢慢水漲船高,讓當天的排片比來到了2.4%。
2.4%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這可是影片上映的第一天!連已經上映了一個月的《消失的她》排片都有3.1%。但是,就是 憑借著這么少的排片,全國不足一萬場的情況下,本片愣是砍下了超過800萬的單日票房進賬,最重要的是上座率高達22.7%,新片里居于首位,遠超同檔期上映的另兩部國產大片。
與此同時, 上映首日,影片以8.8的成績開分,令所有人驚喜 。相比而言,另外兩部國產新片,《封神》7.7也是個不錯的成績,但是《超能一家人》以不到5分的成績開分,卻牢牢占據了超過1/3的排片比。這一點在網上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到了第二天,局勢就已經慢慢發生變化了。 得益于影片前一天的上座率,第二天排片比略有上升,達到了3.9%,同時上座率依然保持28.5%的高位。而且,影片的口碑也不斷發酵 ,網上圍繞性別等相關議題的討論聲音也越來越多,相關話題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高位。與之相對的,仍然高居排片比首位(30.2%)的《超能一家人》最終票房占比僅有18.1%,出現了嚴重的排片倒掛現象,且豆瓣評分繼續下跌,只有4分出頭,堪稱今年暑期檔口碑的“最大慘劇”。
到了周日,《芭比》的上座率依然高居不下,同時口碑也依舊堅挺。雖然也出現了一些爭議,但更多的仍然是圍繞影片內容展開的理智良性的討論,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影片在互聯網上的討論熱度。
不僅如此, 《芭比》在社交平臺上也自發形成了一股流行風潮 。“自來水”們瘋狂安利,各類表情包、片中的金句被做成圖片廣泛傳播,圍繞女性的一系列相關話題被反復提起,影院里女性觀眾的笑聲和(部分)男觀眾鐵青的臉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甚至,不管男生女生,都紛紛穿著粉色的著裝去“打卡”,宛如奔赴一場頗具儀式感的盛會。毫無疑問,不論出于什么立場,《芭比》顯然給社交輿論場提供了更多的熱度和聲量。
截至目前,影片的排片比已經升到了接近10%,票房更是穩中有進,即將突破億元大關。相信到本周五《熱烈》正式上映之前,影片在工作日依舊能獲得單日千萬級的票房斬獲。 目前貓眼專業版對本片的預測已經來到了3.13億,這不得不說是締造了一個小奇跡。 華納恐怕怎么都沒有想到,這部在內地基本放棄宣發裸上的作品,居然能賣過超英大片《閃電俠》。看來如今的市場和觀眾還真是捉摸不透啊!
而在海外部分,《芭比》的勢頭甚至要更加迅猛。 北美方面,影片以1.62億美元的首周末開畫成績位列今年之首,也是史上最好的女性導演電影開畫成績 ,高于《驚奇隊長》的1.53億。全球市場首周末開畫成績為3.44億,也刷新了女性獨立執導的電影全球開畫成績的新紀錄。
如今,影片已經刷新了多項票房紀錄,且一路高歌猛進,在海外各大評分平臺上成績也相當亮眼。IMDb7.6分,爛番茄新鮮度跟爆米花度均為90%。 鑒于《芭比》目前的超高討論,以及暑期檔后半程幾乎沒有對手,展望全球10億美元的票房基本沒有壓力,更將接棒前幾年的《神奇女俠》和《你好,李煥英》,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陣新的女性導演電影的觀影熱潮。
這一切還真是印了微博熱搜的那句玩笑話:“芭比有你才是真的了不起!”
雖然《芭比》的票房勢頭喜人,也給今年平淡無奇的好萊塢電影市場增添了一點新的活力,但是顯然,這樣的軌跡并不具備什么參考性,也更難復制。
歸根結底,很大一部分原因當然還是在于, 影片在內容層面引發的社會大眾的討論度,以及對于兩性議題的議論,切實地符合了當下社會的熱點甚至敏感點 。
在這里,情報君無意去展開過多針對影片內容層面的論述,但毫無疑問的是,作為一部美泰出品的圍繞自家IP展開的商業大作,導演顯然在其中把娛樂性和深刻度平衡的非常好,也切實地展現了當代女性在男權體系社會中面臨的困境。 事實上,影片所呈現的態度已經非常溫和細膩了,如果連這種程度的表達都會讓一些男性觀眾感到不悅的話,那也只能說一句,性別教育和平權教育在國內真的還任重而道遠。
當然了, 此次《芭比》的小逆襲,也離不開廣大女性觀眾的支持 。作為當下市場絕對的觀影主力群體,燈塔專業版顯示,女性受眾占到想看用戶畫像的86%。與此同時,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以及相對來說學歷較高觀眾,也是影片的目標受眾群體。可以感受到,在面對本片時,廣大的女性觀眾達到了空前的一致,這樣的一種銀幕內外的連接無疑是令人動容的。 某種程度上也展現了,她們對于影片的認可,以及一部純粹的真正意義上的女性主義影片,在目前的國內市場上是多么稀缺和有潛力的存在。
但也恰恰鑒于此,導致了影片的逆襲軌跡是難以復制的,甚至不太具備參考性的。
首先,對于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說,依然是“得下沉市場得天下”。所以,《芭比》或許能憑借高口碑和高話題性在一二線城市取得意料之外的好成績,但是對于下沉市場來說,這當中的壁壘依然是難以打破的。參考《消失的她》的票房就能明白國內觀眾目前喜歡看的是什么。 像《芭比》這種溫和程度的“宣言”,想要被更廣大的國內環境所接受,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事情。
其次, 某種程度上看,《芭比》為當下的社交輿論場提供了一種參與的視角 ,正如電影在當下國情和語境中所承擔的意義一樣,大家去影院仍然是尋求一種社交方式和茶余飯后的談資。暑期檔的大熱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這一點。但是,并非所有的好萊塢影片都能提供這方面的價值,也不是所有的口碑出眾的影片都能實現這個目的。所以《芭比》所經歷的黑馬之路,并非所有片子都能有這個運氣碰上。
而且,派拉蒙的《碟中諜7》在內地的票房折戟進一步印證了好萊塢大片對于內地觀眾的失靈。如果連這樣優秀的且具備IP基礎的作品都無法激起內地觀眾的興趣的話,那么對于本就原創能力匱乏的好萊塢來說,想要重新引起內地觀眾的興趣顯然只會是難上加難。《芭比》的意外也無法阻止好萊塢在國內觀眾心目中的透支,一定程度上也只能延緩這個過程罷了。
不過平心而論,如果《芭比》真的如預測的那樣成功取得3億+的票房,即便這不是一個大爆特爆的成績,但是放到今年的好萊塢電影中來看,也是能排在第六名的水平了,甚至比漫威、DC的一批超英片票房還要更高。不管怎么樣,對于整個進口片市場來說,還是好消息一樁。
至于相比華納今年另一部寄予厚望但是血虧的大片《閃電俠》,《芭比》的成功完全證明了內地觀眾口味的變化。傳統的單純制造視覺奇觀的電影似乎已經不再是大家的鐘愛,相反真正能夠提供情緒價值、具備社交屬性和話題性,同時兼具人文關懷的好電影才是真正會被大家選擇的。
暑期檔還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熱度依然不減。接下來諾蘭的《奧本海默》也將在下個月8月30日接受內地觀眾們的檢驗,不知這次還能否續寫《芭比》的表現。另外,不知道好萊塢主創來華宣傳什么時候能夠重新恢復,這對于如今越來越“躺平裸發”的好萊塢大廠們來說,或許是一個擴大宣傳聲勢,重新奪回內地觀眾注意的一個方法。不過,考慮到隨著目前好萊塢罷工事件的愈演愈烈,這樣的情形恐怕短期內也很難實現了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電影情報處”(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無念,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