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閉店潮來襲,萬億行業按下“暫停鍵”
“我就是沖著這是上市公司來的,但還是跑路了,不想上課了,退費又退不了”,廣州的美吉姆家長很懊惱,原本想給孩子良好的早教環境,搶跑在起點,沒想到近期收到美吉姆的閉店通知,目前在艱難的維權退費路上。
國內曾經的“早教第一股”,美吉姆的風光不復從前了。 截至2023年7月31日收盤,美吉姆報3.96元/股,市值約為32.56億元,相較于2019年時接近10元的高位,至今已 跌超六成 。
資本市場的唱“空”背后或許不是空穴來風,美吉姆的早教生意也過得并不如意,營收利潤已連年大幅下滑。
據美吉姆2022年度報告顯示,其中早教業務相關營收1.54億元,同比下降50.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22.07%,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7094.50萬元,再往前的2021年度,凈利潤也保持著虧損狀態。
反映到消費者市場上也早有征兆,近年來不斷傳來美吉姆“閉店倒閉”“卷款跑路”“發不出工資”等等消息。
其實,美吉姆或許只是早教行業的蕓蕓縮影,金寶貝、七田真也正面臨著同樣困境,早教行業集體入冬,承載著培育祖國幼苗茁壯成長的早教生意,能否等來下一個春天?
其實,早教機構的閉店潮也都經歷了相似的路徑。
據黑貓投訴平臺上顯示,有數位網友均投訴反饋廣州美吉姆凱德中心店倒閉,其中一位網友投訴道,2023年4月24日接到美吉姆工作人員通知,廣州美吉姆凱德中心店因經營不善倒閉,需要將剩余課程轉移到廣州大道北順達金茂店繼續服務,但凱德中心店目前已關閉,電話也無法聯系。
位于青島的某網友投訴道,2021年3月報名了青島美吉姆新業廣場店的早教服務,近期也被通知倒閉,上海的某網友也表示2022年12月5日就發現上海陸家嘴美吉姆店已經關門搬空。
不僅閉店關門,退費難、維權難等問題也正困擾著深陷早教機構的家長們。廣州的家長在小紅書上反饋道,“沒有任何協商跟補償方案,任由其宰割!合同霸王條款!退費難!店大欺客!”“一邊在12315上投訴,一邊訴訟至閔行法院。12315受理很快,反饋該店已倒閉之類拒絕調節,建議司法解決”“我還有接近兩萬的錢,給我列出的兌換諸如金芭蕾8節課”“太坑爹了”。
閉店潮卷席,與美吉姆處于同一梯隊的金寶貝也未能幸免。小紅書有內容顯示,深圳金寶貝歲寶益田店的家長們于2023年3月1日收到金寶貝老師通知,門店即將倒閉需要轉移門店學習,觀瀾湖新城中心店也已經閉店。
氫消費從隸屬美吉姆石家莊分公司門店的王老師(化名)了解到,當地的美吉姆早教門店或許也即將面臨著倒閉關門風險,“我們店已經拖了兩個月沒發員工工資了,我也是被拖欠了工資才離職,還有門店的場地費也拖欠了,但還是給出各種促銷優惠活動讓消費者購買,比如88元體驗早教課一周,并且還會發一些短視頻來營造還在良好經營”,當問及是否有門店關閉的征兆,王老師回答道“肯定倒閉,不倒閉為什么欠薪呢”,關于未來計劃王老師還表示“不會再做早教了”。
還有眾多美吉姆的老師們紛紛感應到門店經營困難的前兆,“接下來敲重點!當你的公司開始分期發工資,你就要注意了,它可能要完蛋了。我工作過的這個公司,從一次變成兩次,再變成三次,再到后來社保緩交,直到我離職都沒交,現在距離我離職半年多了,也沒補上!”
從王老師與眾多美吉姆離職老師的發言來看,這些出現經營風險的早教機構無一不遵循著相似的“跑路”路徑,美吉姆、金寶貝也不例外——一邊是陷入了現金流困境、拖欠員工工資,一邊是繼續“收割”家長們的“教育焦慮”,但“韭菜”還是不能夠填滿“窟窿”,最后導致了整體的資金鏈斷列只能停業。
同樣的早教機構閉店潮也在全國范圍內上演,如美吉姆廣西南寧航洋店、河南開封星光天地店、廣州金沙洲永旺夢樂城店、茂名金寶貝門店等等,更涉及外資早教品牌七田真,也接連停止營業。
雖然5月24日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美吉姆答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全國各地美吉姆中心均獨立注冊經營主體、自主經營。但品牌的授權加盟,歷經過快速擴張的跑馬圈地后,無法掩蓋的是早教行業已然集體入冬。
一個行業的“落寞”,從來都是有跡可循。
“我認為還是近幾年青年人結婚率不高,人口下降嚴重,從而使生育率下降客源就少了;還有疫情原因吧,大家都在家里封閉式生活,早教是要到現實去學習,網上授課不起什么作用;第三,現在的門店大多數總愛買一些看起來好看的門店設施產品,但是其實沒有多大用處,早教還是要滲透進‘親子’的”,當氫消費向王老師詢問作為內部員工如何看待美吉姆的經營風險時,王老師非常清晰地回答道。
其實,早教行業在我國的發展并不算成熟階段,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由外國引入,首先在北上廣等發達城市鋪開,以教育經驗普及與課程推廣為主的啟蒙教育為宣傳賣點,吸引高線城市的自強“雞娃”家長。
如美吉姆國際早教公眾號就曾發文表示,“嬰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家長們想要寶寶擁有‘最強大腦’,需要盡早為寶寶開展早期教育,為孩子做適宜且豐富的刺激,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并將‘潛能’發展轉化為現實的‘能力’”。
看似頭頭是道,通過似乎“孩子再不開始早教就晚了”的思想來宣傳科普,但其實更像在不斷利用家長們的“教育焦慮”來做消費者價值深耕,鏈接家長的消費心理來達成交易。不以教育為理念先驅的畸形早教,其早教的質量和效果,都值得存疑。
再加以宏觀角度分析,經歷了幾年特殊大環境的錘煉后,人口紅利逐漸褪去、雙減政策也不斷施壓,導致早教行業新需求增長有限,和老學員的延續教育周期也格外艱難。
更客觀來說,早教行業天然有著重線下、重資產的運營模式標簽,線下運營業態中,為了維持或專業或高端的品牌形象,往往需要配置較好商圈地段的門店,這就意味著需要背負著較高的房租和人力成本,使得防控政策不確定性下,現金流壓力拖垮了一個個早教機構。
以廣州天河地區早教機構的運營成本為例,店鋪面積在10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之間的非核心商圈商鋪租金約為1萬元-2萬元,核心商圈租金高達10萬元以上,再加上近年來廣州的人均工資約為1萬元,還有水電網等雜費,可想而知每個月的運營成本負擔將極高。
同一時期內,經過消費者教育的早教行業已經進入競爭白熱化階段,過去三年間共有約50家早教品牌獲得融資,先發制人的早教品牌優勢逐步褪去品牌光環,當眾多早教機構都想以相同的教育定位、類似的教育思維來圈住同一批消費者時,差異化優勢難以形成強烈的品牌認知,品牌核心競爭力也隨之弱化,更難以在市場上再度獲得聲量。
外加上行業的縱橫發展,早就變天了,早期教育也早就不再局限于早期的啟蒙教育了。幼兒園的日托午托、父母課堂、藝術課堂等等新型早教業態正在豐富著傳統早教產業鏈的發展,使得門檻較低的傳統早教行業競爭壁壘被逐漸打破,寶寶樹孕育、樂高玩具、早教機等教育硬件、輔件也正在以多元化的形態補充乃至替代早教機構的部分機能。
行至此節點,不變,則要生變。
但早教生意仍舊會是一門值得長效經營的長周期社會教育生意。
2016年至2020年我國早教行業市場規模逐年遞增,關研報告網數曾預計2021年和2022年其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3276億元和3500億元, 全球規模來看可達萬億。
而我國早教行業處于萬億大規模市場卻滲透率不足歐美、日韓等國家的三分之一,龐大的藍海市場形成了以線下機構為主流的金寶貝、美吉姆兩大國際早教品牌機構以高客單價主要占據一二線城市,紅黃藍、運動寶貝等本土早教品牌機構主打下沉市場的體系格局。
未跑出絕對穩定的龍頭梯隊,也就意味著早教的細分市場的小巨頭沒有看齊的大方向,同時線下早教機構的巨頭們閉店潮來襲,更是讓行業的穩定性撲朔迷離,早教行業雖然是個尚待撬動的藍海市場,但在長效經營的過程中仍需找到屬于自身發展的新生命力。
這時,早教市場的宏觀環境已然走向存量市場。不斷推行的二胎、三胎政策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新生兒數量下降趨勢,但總體來說當今社會的新生兒數量確實也呈逐年減少情形。
據相關數據統計,2022年我國新生兒數量就已經創了近年來的新低,跌破至千萬人數以下大關,這無疑給早教市場挖掘需求增量帶來巨大的挑戰。反面來看,也是即將面臨的時代機遇,適者生存,誰能以差異化競爭優勢廝殺出來,早教巨頭也就隨之誕生。
仍有早教品牌在不斷探索邊際增長,如運動寶貝打造同行業中最全面豐富的分齡課程體系,以適應不同兒童的課程設計來深挖盈利空間的更多可能性;國外早教品牌BrightHorizons擁有保育和早期教育、保姆服務和教育咨詢項目各有特色且復合年增長率較高,也能夠挖掘早教衍生的更多商業價值。
與此同時,教育業態的多元化也將給早教行業帶來不同機遇的新思考。豐富教育業態的出現,也將催生早教產業鏈上下游的如早教玩具、教育硬件的相輔相成。
如玩具盒子——LoveveryPlayKits推出訂閱制早教盒子、蒙氏早教柜等產品,以及播客節目、手機App和付費課程等不同形式的育兒內容,來幫忙碌、沒有教育經驗的家長們一站式解決不同發育階段的幼兒早期教育。
科大訊飛下棋機器人抓住課外興趣的教育“盲區”,既能協同“帶娃”下棋,又能作為課外老師的教育角色參加早期興趣教育等,都帶動了早教行業多點開花。
總的來說,早教仍舊是一門值得規范發展、存在較大商業價值的好生意,早教機構的閉店潮來襲,其運營模式的弊端將留給早教行業無數商業探索,但也將為早教行業的未來發展,眺望到向好的新思考。
一個個“美吉姆”們倒下了,還會有無數個“金寶貝”站起來。培育祖國花朵的園林,也將再度迎來春光燦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氫消費”(ID:HQingXiaoFei),作者:林小白,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