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区二区_午夜视频99_免费白白视频_中文字幕一区免费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IC實驗室
+ 關注
2023-08-01 17:10
1.3w次閱讀
誰更會造概念,誰更擅長發明新需求,誰就更有機會殺出重圍。

之前在養娃稅那期內容,我講到了嬰兒水這個品類,就是一種把平平無奇的水賣到四五塊,甚至七八塊的套路。

前段時間,又有一個網上的熱點叫做「女團水」,非常神奇,號稱健康低卡,喝了就能掉稱,讓你瘦成女團。配方也很炸裂,大概就是在一升裝的農夫山泉瓶裝水里加一些蔬果,比如檸檬、藍莓、黃瓜、胡蘿卜等等。

以我有限的營養學知識看,這東西確實能掉秤,只要你不吃飯,每天光喝它,只需一周,連人帶盒也才不到五斤。

有意思的是,在我看到的幾乎所有,關于女團水的帖子里,女團水的配方用的都是農夫山泉天然水,不是我們平常買的那種瓶身像導彈一樣的瓶子,而是矮胖矮胖,顏值看起來更高一點的包裝。當然價格也更貴,一瓶九塊錢,比常規包裝的五升裝還要貴。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為什么這么貴呢?因為這個包裝后面還會加個括號(適合嬰幼兒)。

好嘛,這不閉環了嘛。

關于這個女團水是不是品牌為了把水賣貴做的營銷,我這邊沒有調查,所以暫時不討論,我看到的是,現在為了把水賣貴,商家費盡心思,炮制了各種概念,比如什么泡茶專用水,咖啡專用水。

所以這期內容,我想來聊一聊如何巧妙地利用營銷手段把水賣貴。

首先,我們要談談,為什么要把水賣貴。

瓶裝飲用水是食品飲料行業里,最平平無奇的品類,因此也是最難做營銷的品類。

難在兩點,第一,在消費者的觀念里,飲用水本身的價值是近乎免費的,想喝水了,熱水壺一燒,白開水就有了。甚至在條件好一點的人家,搞個凈水器,水龍頭一開就有直飲水了。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其次,飲用水是幾乎沒有差異化的。如果搞盲測,2塊錢、5塊錢和10塊錢一瓶的水,一萬個人里面,可能9999個都是喝不出區別的。都是H2O,誰也不比誰入口柔。

營銷有兩個目的,一是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產品無形價值,從而賣得更貴。

二是廣而告之,擴大市場占有率。

但是有了以上這兩個問題,營銷就很難做了。

大家默認飲用水近乎免費,那么哪怕只貴了一毛錢,都很難讓消費者接受,所以是絕對的價格敏感產品。飲用水多年來主流價位也只是從一塊錢漲到2塊錢,這幾年大玩家們都在努力往3塊錢走,但是賣的最好的還是2塊錢的農夫山泉。漲不動,那營銷第一個目的就實現不了。

第二點就是,既然飲用水沒有差異化,那大家選擇品牌的時候只有兩個依據:有啥喝啥,習慣喝啥喝啥。那要擴大市場占有率也很難,消費者不太會因為你大做廣告,就不買農夫山泉和怡寶了,反正也沒區別。市占率很難提升,那營銷的第二個目的就實現不了。

這也是飲用水和其他飲料相比,更新換代特別慢的原因。過去20年,不管是茶飲還是果汁,都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各領風騷沒幾年。只有飲用水,幾乎只迭代了一次,也就是從一元水到兩元水,代表品牌從娃哈哈到農夫怡寶的迭代。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強者恒強,贏者恒贏,沒有周期,大概就是這么個情況。

但是呢,這行又太誘人了,你想想,一個2000多億級別的行業,前十名的品牌占據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集中度極高,利潤也可觀,而且很難被踢下來,萬一能躋身一方諸侯,那可真是養了一只會下金蛋的雞啊。

那你可能會問了,你說了這么多,無非是想說營銷難做,對新玩家不友好,那這和把水賣貴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里就要提到飲用水營銷里,最重要的技巧了。

這個技巧叫做「發明需求」。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飲用水行業的每一次迭代,都是由于新玩家成功地發明了一個新的需求,創造了一個新的品類,并且把新品類的認知成功植入到消費者的觀念里,于是在行業里分到了一塊蛋糕。

1997年,農夫山泉進入瓶裝水市場,當時整個市場已經被娃哈哈、樂百氏以及雀巢瓜分完畢了。一眼望去,三足鼎立,不能更穩定了。

但是農夫山泉找到了一個破局點:這三家的產品都是純凈水。

而依托在千島湖投資的瓶裝水生產基地,農夫山泉做的是天然水。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這里要科普一下瓶裝水的分類,照例,我還是要祭出我的食品分類大法。

所有瓶裝水都屬于瓶裝飲料綱-瓶裝水目-礦泉水科和包裝水科,而包裝水科下面又分為純凈水屬、天然水屬和礦物質水屬。

這些名詞我們一個個解釋。

礦泉水科好理解,就是在指定水源地,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或經鉆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的水。

純凈水也很常見,水源是公共供水系統,也就是自來水。通過蒸餾法,電滲析法等一系列凈化工藝加工制成的水。

天然水往往從湖泊水庫這些天然水源取水,當然這些天然水源的水質也要符合一定的國家標準。再經過一些簡單的殺菌消毒和處理,就可以作為天然水了。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礦物質水指的是在不改變飲用水理化性質的情況下,放了添加劑的水,也就是這種水里面的礦物質不是天然含有的,而是生產過程中添加的。

可以說,從礦泉水,到天然水,再到純凈水和礦物質水,水源地逐漸從自然變成人工供水,加工程度不斷提升。

回到農夫山泉,作為更靠近自然(但不多),加工程度更低(也沒有低多少)的水,農夫山泉頂著天然水的名頭,向三大純凈水巨頭發起了沖鋒。

不僅直接提出「長期飲用純凈水對健康無益」,還表示為了不貽誤一代人,停產純凈水。此外還發布實驗對照,幾只大白鼠分別喂不同的水,結果幾天后喝天然水的那批存活率更高。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后來,農夫山泉還做過不同種類的水澆花,最后用天然水養出來的花最好看這樣類似的營銷。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這場發生在2000年的營銷戰被稱為「世紀水戰」。

在此前,瓶裝水市場九成都是純凈水,而且天然水和純凈水哪個對人體更有好處,基本可以看成是玄學問題。

但農夫山泉靠著發明「天然水比純凈水更健康」的需求,攪亂了原有的市場格局,也正式開啟了天然水對純凈水的替代之路。

2006年,康師傅也模仿農夫山泉的套路,推出了礦物質水,打出「多一點更健康」的廣告語,并且定價1元。便宜+新概念,康師傅左手錘農夫,右手打擊純凈水,一度在市場上呼風喚雨。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直到2008年,農夫山泉指出康師傅水源是自來水,并且旗幟鮮明地反對添加礦物質。這場因為「水源門」打起來的第二次世紀水戰,最后以康師傅銷量下滑,礦物質水逐步邊緣化告終。

但無論是礦物質水還是天然水,它們想要去替代純凈水,都必須去發明一個新的需求,告訴你我們家的水更健康更營養。

誰更會造概念,誰更擅長發明新需求,誰就更有機會殺出重圍。

而到了現在,飲用水行業又出現了新的概念。

第一個概念是涼白開,或者說是「熟水」。

今麥郎把這個概念推向市場之后,各大巨頭都布局推出了類似產品,比如什么「喝開水」、「白開水」、「涼開水」啥的,號稱更適合中國人體質。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我覺得涼白開倒不算是智商稅,畢竟兩塊一瓶,和怡寶一個價,也沒貴到哪里去,但這個說法更多是屬于「偽概念」。

但必須承認,涼白開這個偽概念有很多人買單,甚至已經近乎于制造了一個全新的品類出來。

這個制造概念的方式有點像我很早以前聊洗發水時提到的首烏,通過打烏黑頭發這張牌,硬生生在去屑、柔順這些概念里殺出重圍,還讓后輩搞出了加了黑芝麻成分頭發就能更烏黑的神奇廣告。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另一個概念就是礦泉水。

礦泉水不是什么新東西,但在飲用水市場,是個很迷的品類。

首先,大眾消費者其實對「礦泉水」和「天然水」沒太多概念,當你的朋友說「去小賣部買瓶礦泉水」,大部分時候買回來的都是農夫山泉的天然水。所以說,大家對這個品類是沒感知的。

大家真正有感知的是價格。

雖然大家都是大自然的搬運工,但是相比天然水,礦泉水更講究「出身」和「血統」,名山出名水,水源存在一定的稀缺性,況且礦泉水的探礦和開采是一個勘探難,周期長,而且政策門檻很高的事情,因此礦泉水要比天然水貴一些,絕大多數500多毫升裝的礦泉水都是3塊錢起步了。

另外,大家還有感知的就是營銷。百歲山講了十幾年的「水中貴族」的故事,終于把自己拱上了飲用水TOP3品牌的行列,這說明營銷領域,復讀機戰略是管用的。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而這幾年,品牌們更傾向于講水源地的故事,你說你是長白山泉水,那我就是昆侖山泉水,你在唐古拉山取水,我就在大理蒼山開礦。

配合水源地,拍個TVC,講述一下勘探師深入原始森林,探訪名山大川,徒步上百公里,最后在海拔上千米,溫度零下十幾度的地方,找到一處優質水源的故事。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所以,這幾年,不少礦泉水也不考慮走大眾路線了,既然號稱高端,那就貫徹到底。一瓶水也不能只賣3塊錢了,那和2塊錢的農夫怡寶有啥區別?直接價格干到5塊錢往上,渠道多鋪到一些精品超市、五星酒店、高檔餐廳,賣給中產家庭,那才叫水中貴族,那才能和天然水拉開差距。

第三個概念,就是專用水。

前面我提到的嬰兒水就是最好的案例,還有一個很典型的就是「泡茶水」。農夫山泉就有一款飲用山泉水,后面加了個括號(泡茶用),包裝上大了大大的兩個字「泡茶」。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因為水源地在武夷山,于是農夫山泉也打了個概念叫做「茶水同源」。我查了下,這個水4升裝*4瓶,旗艦店賣55,也就是一瓶4升裝13塊多。比天然水的5升裝貴了4塊錢。

這個價格我覺得還算可以,鐮刀不算特別鋒利。

而百歲山就厲害了,它有一款專用礦泉水,號稱適合泡茶沖奶。價格是多少呢?4升*2桶,賣56多塊,算下來一桶28。

好嘛,真的是水中貴族,我都不知道我家那點便宜茶葉配不配得上讓它來泡。

此外還有煮飯水,感覺是那種日本米飯仙人煮飯專用水,聽起來就是我吃不起的樣子。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不光是傳統品牌,前段時間新消費代表品牌三頓半咖啡也推出了一款天然礦泉水,號稱專門配飲咖啡。不過三頓半還算是客氣,沒有單獨售賣,而是作為附帶的贈品。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除此之外,電解質水、椰子水、氣泡水等等,也在通過不同方式來打造新的概念,希望能在巨大的飲用水市場分一杯羹。

正因為水是一種必需品,對于水的焦慮,也是一個普遍現象。比如說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每天要喝8杯水,才能健康。

其實仔細想想這個說法就經不起推敲,8杯水,這一杯到底多大?喝不到8杯水,又會對身體造成什么影響?

事實上,這個標準來源于反推。

是2010年一些機構在調查我國成人飲水量時,統計出飲水量中位數是1488毫升,其中男性為 1679 毫升,女性為 1370 毫升。根據這個調查結果,機構建議男性每日飲水1.7升,女性1.5升,并且最終寫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

而根據200ml一杯水來算,剛好就是8杯左右,于是這個說法最終成為養生圭臬。

不僅如此,圍繞這8杯水,還延伸出了一系列「喝水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喝水的溫度、喝水的時間。

其實直到今天,關于人每天到底要喝多少水這件事,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科學依據。畢竟,根據人身體情況、飲食習慣乃至季節的不同,飲水量都會有很大起伏。就最近這天氣,你要在外面走兩圈,一口水都不喝,我也敬你是個狠人。

從這個反推的標準就能看出來,只要在水源充足的情況下,正常人是不會因為喝水太少而生病的,身體就會告訴你該喝水了。有的人天生水牛,隨時能噸噸噸一瓶,有的人比如我,屬駱駝的,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喝多少水、怎么喝、什么時候喝,一般是針對特殊群體和特殊情況,比如運動員、病人等等,普通人其實并不需要太過遵守這些標準。

而所謂什么女團水,就更好笑了,號稱喝了能刮油,就能瘦。咱們先不說刮油也是個偽概念,跟減肥完全無關。就是加了些蔬菜怎么能起到刮油作用,屬實令人疑惑。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其實往水里加蔬果這事兒本身沒啥,加點檸檬至少也補了點維C嘛。而且人類天生就對味道有追求,所以白水喝多了,總免不了想喝點帶味道的水。

只是我今天必須說一句,只要保證干凈,你喝啥水都一樣。沒有哪種水會讓你更健康,更瘦,水就是水,它的主要作用是解渴。同樣單位下,2塊錢的水和10塊錢的水最大的區別只在于包裝和是否在景區售賣。

我個人認為,如果非要上一堂營銷課的話,那必須選擇水這個品類,因為最能體現營銷的能力。水和空氣一樣,屬于生命的基本條件。如果很難想象未來空氣能被賣出不同價格,現在的水能被分為三六九等,其實一樣魔幻。

參考資料:

《農夫山泉老板靠賣藥掙了990億》——市界

《3元礦泉水,又賣出一個百億富豪》——市界

《千億瓶裝水》系列——斑馬消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8537-20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9298-2014》

《中國“瓶裝水”水源地圖》——食業頭條

《液體印鈔機:瓶裝水的新王和舊王》——遠川研究所

《誘人但難做的生意:與泉四聊瓶裝水和飲料行業》——高能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C實驗室”(ID:InsightPlusClub),作者:IC實驗室,36氪經授權發布。

[免責聲明]

原文標題: 1元礦泉水,為什么消失了?

本文由作者原創發布于36氪企服點評;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資深作者IC實驗室
0
消息通知
咨詢入駐
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