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生意,大廠退后!

現在的年輕人經常被調侃為“被手機捆綁的一代”,不管是衣食住行,亦或者政務、就醫、謀職,他們都愿意在手機上的各種APP上進行解決。如果有人很少用社交軟件或者餓了不用大廠的外賣軟件,被嘲諷跟不上潮流也是常事。
那些提供便捷線上外賣APP的企業,也就是我們常常拿來玩笑或者羨慕的“大廠”,幾乎壟斷了所在類目的服務,滲透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廠”們風頭無量,也依托頂尖的互聯網技術在所有行業無往不利。
這樣讓全球都側目的“大廠”們,在鄉鎮生意上卻嚴重“水土不服”。據統計,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較2020年6月增長0.71億,增速為7.6%。但2020年6月,這個增速還為10.07%。隨著網民的增長速度正在放緩,“大廠”們的版圖擴張之旅終于遇到了“壁壘”。
第4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1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97億,占網民整體的29.4%;但城鎮網民規模則達7.14億,占網民整體的70.6%。這些數據傳遞著一個非常醒目的信號,隨著農村鄉鎮基礎設施的完善,互聯網普及率已經大大提高,農村以及城鎮網民規模已經后來居上,一時間“大廠”們為尋求突破紛紛實行“下沉市場”的策略。
大廠外賣軟件推出鄉村版本的分身,“XX優選”、“XX買菜”帶著大廠的資源和常用的“撒錢”模式開始進攻鄉鎮市場,但時至今日“大廠們”似乎依舊“水土不服”。鄉鎮生意就好像已經明牌的一副好牌,都想拿下它,但如何出招才能更好的駕馭它,卻不像想象中那么輕松。
一片藍海的鄉鎮生意有著廣闊豐富的可操作性,但與城市經濟大相徑庭的社交模式和經營模式,讓習慣了復制經營模式們的“大廠”紛紛折戟。
“小”鄉鎮,“高”門檻
山東某鎮商戶 軍軍
我們鎮上人雖然不少,但比起縣城來說還是有點差距,滿打滿算也就一條稱得上是商業街的主街,分布著幾十家餐飲店以及零星的理發,小賣部和超市。
街上的人對于外賣倒也并不陌生。不過市場確實不是太大,某“大廠”進駐之后,找了一個本地的大哥做了站長,一開始廣發優惠券也整的很紅火,但是時間一長還是漲價了,我身邊的朋友都說,薅了這一波羊毛得了,往后還是不用了,一句話:還是不劃算。
我也和做站長的那位大哥聊了聊,大哥說大廠確實很不錯,團隊很專業,前期扶持力度也很大,但入駐費用也很高,而且年年都要交,漲價了也是賠錢呢。
鄉鎮人口規模擺在那里,整體送餐體量不大比不上縣城和城市,而且有些餐飲店規模比較小,利潤也不多,大廠外賣送餐平臺的抽成比例很高,久而久之,商戶也紛紛鬧情緒不干了。
“大廠”們的水土不服在于依然擺脫不了在一二線城市的高姿態,高估了自己的價值,進而對商戶、用戶和站長樹立十分高的準入條件,也難怪“下沉之路”艱難。
精準定位“鄉鎮市場”,【小鎮外賣】異軍突起
鄉鎮生意不向大廠低頭,而一股精悍的力量卻已經在鄉鎮外賣市場中風生水起,總部位于鄭州的小鎮外賣平臺,面對被大廠擠壓的所剩無幾的城市外賣市場,將平臺定位精準定位在鄉鎮,憑借低門檻,小成本、多樣化收入模式以及可靠的運營扶持,在魯豫大地避過大廠們的鋒芒,異軍突起的幫助鄉鎮青年們回鄉創業,輕松致富!
夫妻相攜,小鎮創業外賣致富
山東鄆城縣某鎮小鎮外賣代理商
在人人都向往大城市,渴望在那里淘金的大環境下,為了家人選擇在自己的家鄉創業,雖然身邊的親人對于這個選擇并不是都支持,但妻子一直都站在丈夫的身后,一起付出努力和辛苦。
第一次接觸到小鎮外賣這個平臺,就非常感興趣,在和總部溝通小鎮外賣的運用模式和盈利方式,也仔細了解到4個贏利點:訂單抽點、配送收益、跑腿收益和廣告收益,別人都不看好,妻子和姐姐義無反顧選擇支持。
正式確認加盟之后,積極辦理資質等待總部派遣運營人員前往幫助開站。不巧的是遭遇了河南暴雨以及疫情,總部只能暫緩前往。
只好在小鎮外賣總部運營的遠程支持下,自己先獨立開始運營。一家家的走訪鎮上的商家,還印制了1萬多份的傳單,也感謝商家們配合提供了力度很大的優惠活動。
曾經半夜還在熟悉系統和幫助商家上架菜品,也曾頂著30多度的烈日上街發傳單,更在暴雨中將客戶餐送上門。
從一開始的一天十幾單,到一月后現在的一天幾十單,風雨無阻的相互扶持,在創業致富這條道路上穩步前行著。
一路走來,路上的積水沒有阻擋兩人前進的腳步,風雨的襲擾沒有讓兩人放棄營業,周圍人的不看好,如今也變成了肯定和羨慕。這對小夫妻之間的無條件信任和共渡難關的情誼讓人感動,也證明了小鎮外賣完全適合鄉鎮創業,未來是一條康莊大道!
鄉鎮生意不怕大廠,小鎮外賣未來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