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小企業面對OKR始終用不起來?
近年來,以OKR為代表的管理變革思潮愈加火爆,并在眾多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成為更加核心的一種管理思想方式。但是在尋求創新的企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錯將OKR當成KPI的替代品,將之當成一種績效管理的工具。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在疫情之后,企業對于創新驅動增長的渴求越來越迫切,才讓OKR得以獲得更多的關注,發揮更大的價值。
從硅谷誕生的OKR,在中國日漸風靡。而KPI的績效考核方法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比如,某公司從內部孵化出一款新產品,給銷售定下KPI是一個季度內實現200萬營收。為了達成這個KPI,老員工傾向于向自己的老客戶推銷這款新產品,并實行打包銷售和大量優惠的策略。但這些老客戶是不是適合使用這些工具?這種銷售方式對新產品推廣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但如果是在OKR管理思維下,目標可能會從具體數字,轉化為一個方向——“讓更多客戶看到新產品的價值”,從這個O拆解的關鍵任務可能會是吸引新客戶,或是配合市場做一場活動。在這一目標下,銷售對產品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跨部門溝通協作更多,自我驅動力也會更加充足。
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地猜測,國內中小企業現階段對于創新的需求已到達了前所未有的緊迫度。一方面,疫情之后,中小企業都面臨著新業務增長的壓力,提升效率正在成為企業的第一生產力;另一方面,過去傳統管理模式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多,老板們不得不加緊“補課”,重新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和人力資源體系。
在瞬息萬變的國內市場上,中小企業如何有效達成組織目標?究竟適合使用OKR還是KPI?如何讓員工更好地利用工具,達成更有價值的目標?
36氪企服點評聯合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于5月27日(周四)晚19:30舉行一場線上直播活動,以“用OKR探索數字時代 中小企業管理的最優解”為主題,特邀到知名OKR專家導師——李堃,為大家展開分享與問答。
名額有限,立即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報名參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