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RPA格局生變,中國公司來也科技的錯位競爭?|捕手志
■按:
中國RPA廠商首次進入全球魔力象限報告。這一信號,標志著中國廠商與亞太市場,正在全球RPA市場中快速崛起。
為此捕手志(ibushouzhi)近期專訪了中國RPA廠商代表來也科技,探討「數字勞動力」的發展新趨勢與競爭格局變化,解析這張向全球RPA市場交出的中國答卷。
作者/龔荃宇
編輯/潘宇波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傳統人口紅利衰減,我國正在經歷從人口紅利邁向人才紅利的轉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結果表明,2020年至2030年的未來十年,我國適齡勞動人口規模從9.89億人下降到9.63億人,勞動參與率從68.44%下降到65.17%。按照兩項指標自身發展趨勢推算,我國勞動力供給規模將不斷下降,到2030年達到6.27億人。
如何將人口資源的優勢充分發揮,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正在為這場升級行動提供新的動能。
其中,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是背后的一大關鍵技術。
RPA能創造出大規模的「數字勞動力」,通過軟件機器人模擬人類員工,完成基礎的、重復性的工作。同時,RPA機器人作為辦公者的「助手」,也將員工從枯燥、重復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其專注于更有創造力、專業價值的工作;而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長期關心的新技術人才短缺、員工對新技術掌握不足的問題,也有了解決的可能,最終,實現企業應變力和創新力的提升。
格局生變,向全球RPA市場交出中國答案
7月26日,國際技術咨詢機構Gartner發布了2021年《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魔力象限》報告。報告收錄并評估了全球 18 家領先的RPA廠商,旨在面向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能自動化發展,提供RPA軟件平臺選擇參考。
圖:Gartner RPA魔力象限 2021
這是中國RPA廠商首次進入全球魔力象限報告。來也科技與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Prism 等老牌廠商共同出現在全球RPA廠商領先梯隊中。
這一信號,標志著中國廠商與亞太市場,正在全球RPA市場中快速崛起。
全球RPA行業經歷過三大發展階段。
RPA技術的具體歷史起源較難總結,可追溯至數據抓取與Web抓取,早期多應用于軟件行業的測試自動化領域。而在中國市場則出現過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十幾年前,個人用戶就已經在應用RPA相關的技術,開發了很多在游戲里自動化操作的機器人。
第二階段,RPA在海外火了起來,企業和公共部門通過RPA去實現財務、行政、采購等領域的自動化需求。美國、英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人力成本很高,通過RPA技術哪怕實現一個比較短的自動化流程,也能節約一定成本。但是,這一階段的自動化仍然屬于單點應用。
第三階段,也就是現如今,不同行業都在進入智能自動化階段,RPA和人工智能(AI)及相關技術結合,將自動化拓展到更多業務領域和豐富的業務場景,而非僅限于單點、單場景,企業正在逐步構建起整條業務線的自動化。
經過多年發展,全球RPA市場已經初具規模,并在與人工智能(AI)結合后迎來了市場爆發期。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研究預測,預計到2024年,全球RPA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美元,實現61.3%的年復合增長率。
RPA在亞洲市場起步晚于歐美市場。但從2018年開始,RPA亞太市場以超過100%的速度迅速擴張。
2019年起,中國市場全面引入RPA,RPA概念和產品成為市場熱點,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財務、金融、制造業、通信業等多項領域。TechNavio.com數據顯示,預計到2021年,亞太地區的RPA市場規模將達到29億美元,實現203%的增長。
此次魔力象限報告指出,來也科技的產品路線圖,反映了中國RPA 市場的方向:包括云原生部署、增強的計算機視覺、IDP能力和機器人商店。
「再往前面走,其實就會進入到真正一體化的智能自動化,企業變成一個一體化智能自動化平臺。」來也科技董事長兼CEO汪冠春表示。
面對這樣的趨勢和走向,來也科技從5年前就開始著手產品技術布局,先后在自然語言技術、RPA和機器學習等多個領域建立了技術優勢。在這一過程中,自2018年起,Gartner等國際研究機構就關注到了這家中國的創業企業,在見證中國人工智能與RPA行業崛起的過程中,不斷給予這家中國創業公司在產品技術上的認可和推薦:
從2018年至今,來也科技已經成為唯一被Gartner在其所有的重要報告推薦的中國RPA廠商。
2018年,來也科技入選 Gartner《最酷供應商(Cool Vendor):亞洲人工智能》報告,在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文本到語音三個AI 技術領域得到認可。
2020、2021年,來也科技連續入選Gartner《中國ICT市場技術成熟度(Hype Cycle)》報告,在 RPA 與 NLT 兩個領域作為標桿被推薦。
2021年7月,來也科技在 Gartner 發布的《市場指南(Market Guide):中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報告中,作為中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代表被推薦,在 NLT(自然語言技術)、CV(計算機視覺)、ML(機器學習)三個領域得到認可。
本次《RPA魔力象限報告》,Gartner進一步發出預測,來也科技的快速崛起,「或將改變亞太RPA市場」。
自研RPA+AI,引領「數字勞動力」市場
RPA廠商既能夠為企業提供數字勞動力、為辦公者提供效率提升的助手,同時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推動者、業務自動化能力構建的支持者。對渴望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來說,RPA是一種敏捷、高效且成本可控的數字化轉型方式。
「全球最創新的大公司,已經從頂層設計角度看待數字化轉型和智能自動化。比如國內的大型電信運營商原來在呼叫中心只是做單點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項目,現在已經在統一規劃引入一體化智能自動化平臺在多個部門和團隊去實現端到端的落地。」汪冠春說。
要滿足這些要求,對于廠商來說,考驗既來自于傳統RPA軟件平臺技術實力,也來自基于AI能力的多個場景突破能力。而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的對中國市場獨特需求的理解力以及跟進能力,也正是來也科技優勢的證明。
「中國的市場是AI先行的,所以它天生對RPA加AI一體化有需求。」汪冠春表示。來也科技在產品創新上,選擇了RPA+AI自研路線,目前已推出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平臺「來也UiBot」、智能對話機器人平臺「吾來」、全球首個專為RPA 機器人打造的AI 能力平臺「UiBot Mage」三大核心產品。
早在2019年,光速中國的創始合伙人、也是來也科技的早期投資人宓群就曾感嘆,來也科技是中國難得具有RPA和AI雙重背景優勢的企業——「「來也科技」的四位領軍人物,分別有著深厚的AI技術、RPA技術和客戶端軟件企業應用的積累,這樣AI和RPA結合的「英雄聯盟」,是我們所看到,中國整個RPA市場里面獨一無二的。RPA+AI的未來發展機會也是最令人激動的。這也使得「來也科技」的RPA,在未來有結合非常多新應用的機會。」
據了解,來也科技的一支研發團隊源于百度旗下的智能語音助手團隊,這使得來也科技的產品具備原生的OCR、NLP、對話機器人等能力,以上也正是AI技術在RPA領域的典型應用;而來也科技的另一支研發團隊脫胎于「按鍵精靈」的原班人馬,這是一只在RPA領域耕耘了20年的資深團隊。
也正是得益于這樣的團隊技術背景,不同于其它廠商選擇通過合作伙伴補齊能力,來也科技從頭開發了端到端的自動化平臺,集成了包括RPA、IDP、對話式AI、流程挖掘等多項能力,掌握了前沿產品功能開發的主動權。
目前,來也科技幫助保險、通信、電力、金融、零售等多行業的企業客戶,以及智慧城市、政務服務、醫社保、公共醫療、院校在內的公共事業領域,實現了各種業務場景的深度突破與打通。同時,在大型企業客戶的服務上,進步飛速,500強企業中每5家就有1家在使用來也科技的智能自動化產品。
生態創新,解決RPA「最后一公里」難題
當大量的企業在擁抱RPA+AI技術時,對于RPA廠商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這個過程中,如果缺乏強大的生態網絡支持,就有可能導致RPA廠商難以將不同行業的企業實際業務需求理解到位,甚至在服務的過程中,出現不及時,沒有辦法提供深度、規模化服務的情況。
「廠商自己去設計某一個場景、開發產品,這尤其是對to B業務不是一個好方法,因為你可能投入不一定真的能夠帶來實際的產出。」汪冠春說,「你要找很多合作伙伴,去實現PRA+AI最后一公里定制化的工作。」
例如在專業性極強的財務領域,來也科技自身的優勢在于通過產品技術實現場景突破,而非扮演財務專家的角色。他們通過構建生態,聯合德勤、KPMG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由事務所來發現哪些場景對于客戶最有商業價值,哪些場景能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然而,想讓RPA技術幫助到各行各業、各種規模的企業,廠商還面臨了一個生態難題:怎么能夠使更多的開發者覺得,RPA+AI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并愿意快速啟動?
來也科技在開發者變現的模式上找到了突破口。傳統的變現通道,是讓開發者加入企業或者加入一些合作伙伴,直接去做相關RPA和AI的開發工作。
但來也科技發明了一個新模式——機器人商店。機器人商店就像App Store。專業開發者用他們學到的技術來開發軟件機器人,優先服務于中小客戶。
大公司往往會構建內部團隊或者找專業機構開發。但還有眾多中小公司也有自動化的需求,而且雇不起專業公司服務。他們利用機器人商店,可以邀請社區里認證過的個人開發者,幫助他們實現某些產品下自動化的定制需求。
目前,來也科技通過提供免費社區版產品,發展了近40萬人的開發者社區,塑造了強大的生態開發能力。他們認為,以合作伙伴和開發者「雙生態」立體化布局,可形成行業競爭壁壘。
2021年,來也科技提出了「3+1」的行業縱深打法。
3,指的是在電信運營商,能源和政務這三個行業里需要形成絕對領導者的地位,擁有最大的市場占有率。
1,指的是金融行業。「金融行業是兵家必爭之地,可能短期你還不能形成絕對的領先,但是在這一塊我們會重點布局。」
今年4月,來也科技宣布完成C+輪5000萬美元融資,由中國平安旗下平安全球領航基金與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基金聯合領投。
在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總經理吳巍看來,來也科技正在為中國政企數字化轉型創造價值的增長空間。她認為,具備原生AI和RPA兩個維度能力的來也科技,自然也是最能滿足中國客戶和伙伴需求的廠商,能夠幫助政企從前臺、中到后臺都能夠實現端到端智能自動化。
下一階段,來也科技劍指兩大目標:落地面向大客戶的一體化智能自動化平臺戰略,構建全球最大的軟件機器人開發者社區。
「做到這兩點,相信在五年內我們應該會成為智能自動化領域全球三大品牌,把中國創新推向全球。」汪冠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