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稱
東亞前海證券
企業規模
501-1000人

Tableau合作東亞前海證券:盤活數據資產,加速數字化轉型

470次閱讀

(1)客戶介紹

東亞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亞前海證券”)是根據《 <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補充協議十》設立的、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全國性綜合合資證券公司。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資產管理、證券自營等。本著合規、穩健的經營理念,東亞前海證券借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深耕內地市場,致力于成為極具國際化視野的合資券商。

借助Tableau,東亞前海證券實現了對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雙向聯動分析,打破業務數 據和財務數據之間的壁壘,實現數據的高效利用,為公司的業務開展及管理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項目背景

由點及面,逐步推廣,Tableau加速全公司數字化轉型

據東亞前海證券計劃財務部助理總經理朱兆臣分享,公司與Tableau結緣起因于公司財務部門的一名實習生。由于在大學期間學習過數據分析相關的課程,這位實習生推薦財務團隊認識了Tableau。財務團隊在比較了不同BI產品之后,Tableau憑借敏捷、易用及數據源直連等優勢脫穎而出,成為了財務部門構建分析體系的得力助手。

2019年4月正式開始部署Tableau時,主要的應用范圍集中于財務部門。借助Tableau強大的數據篩取功能,Tableau成為了財務部日常賬務查詢的主要手段,較好的克服了一般集成平臺不便于財務人員查詢數據的工作痛點。Tableau強大的可視化分析功能,也讓其成為財務人員報表制作及結論分析的專屬工具。

而在觀察到財務部門在應用Tableau取得的良好成果后,公司其他各部門也開始逐步應用Tableau。目前公司內部已有7個Desktop應用,分布在計劃財務部、人力資源部、綜合管理部等部門,應用于敏捷分析。另外還有6個Explorer應用,主要使用者為管理人員,用于日常工作中的查看分析。Tableau改變了公司內部數據分析及展示的方式,以更直觀、高效 易懂的形式,為公司數據的加工和提煉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Tableau是我們數字化轉型關鍵的工具之一,是推動公司數據文化建設的重要工具和抓手。未來我們會繼續在公司各條線推廣Tableau的應用,繼續提升公司數據洞察力,促進各項業務的行業對標,尋找商機,補齊短板,持續提升公司管控能力,實現高速增長。”朱兆臣表示。

undefined

 

突破物理局限,實現數據共享,Tableau疫情期間助力公司深挖數據力量

2020年是充滿變化的一年,但疫情可以隔離開實物的流通,卻阻止不了數據的傳播。2020給數字經濟帶來了高速成長地契機。

新冠期間,東亞前海證券公司的財務部門逐步完善了各個條線的財務分析,實現業財聯動分析。同時全面實現在線看板管理,形成了標準化的數據駕駛艙。在業務和賬務處理完畢后,可以及時進行數據自動更新。數據看板天天在線,讓管理層制定決策時有據可依。同時,借助Tableau的敏捷分析功能,公司建立起監控看板,讓員工能及時發現系統應用的開關帳狀態、業務應用流程的數據質量問題,提升財務系統各應用準確性,確保駕駛艙數據的準確性。

作為一家金融機構,數據對于東亞前海證券而言是一種重要的無形資產。疫情期間,東亞前海證券規范內部應用,使數據能按需流動,并在每一個流通環節內保證數據加工質量。高質量的加工后數據回到資產池,與內外部數據有機結合,形成有效數據資產。通過Tableau的敏捷分析功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資產效用,讓數據透明化、可視化。

(3)解決方案

有數可依,有據可信,Tableau推動數據成為決策依據

數字數據對于金融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東亞前海證券作為一家綜合性證券公司,任何決策不能憑空產生,需要基于可信數據的支持。據朱兆臣介紹,在Tableau Dashboards的幫助下,東亞前海證券已建成覆蓋4大業務條線的業財一體化看板,有效的幫助業務部門優化日常工作,幫助管理層進行經營決策。 對于業務人員而言,通過使用Tableau對目前公司的項目分布情況進行直觀展示,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業務拓展的熱點區域和冷門區域,進而分析造成這一現狀的背后原因,為后續業務的拓展指明方向。

而對于管理層而言,Tableau幫助管理層時刻掌握各部門數據,根據不同團隊的業務產出不同,彈性調整預算結構和比例,使得資源配置更有效,投入產出更多。同時,通過對經營數據及財務成果的可視化展示,各級管理人員能夠直觀的了解到公司的業務開展現狀及財務情況,并借以作出最合理科學的決策,對公司的決策效率及依據產生了良性影響。

(4)價值體現

未來,東亞前海證券將繼續發掘和使用Tableau的新功能和新體驗,并在公司持續培育用數文化。東亞前海相信數據分析將成為未來每一位員工的必備技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匹配數字化社會的轉型需求,從而不僅能夠完成本職工作,還能夠創造性地探索更多更具挑戰性的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