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稱
良品鋪子
企業規模
10000人以上

Quick Audience精準營銷之后良品鋪子還將借力阿里云數據中臺有更多動作

395次閱讀

武漢的精神氣回來了:8月份,武漢市交通運輸局數據顯示,公共交通日均客流量已提升至480萬人次,恢復到正常客流水平的60%;鐵路、航空、公路、港口貨物運輸能力已恢復至正常水平的95%以上。

 

一同回來的,還有良品鋪子在武漢“老家”400多家門店的熱鬧勁。

 

記者在位于武漢國際廣場7樓的良品鋪子門店內逗留了10分鐘,就遇到4組消費者入店選購零食,良品鋪子店員陳艷介紹,“目前門店營業情況大致已經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土生土長于武漢的良品鋪子,是武漢當地受疫情影響企業的一個縮影。
 

image.png

 

只是與一般企業不同,早年就積極布局的數字化戰略,成為了良品鋪子“抵御”疫情的強有力護盾——在疫情最為嚴重的那段時間,良品鋪子除了保障線上店鋪正常運營之外,還積極針對線下市場啟動“門店無接觸互聯網+業務運營”模式,為武漢乃至全國的消費者持續提供服務。

 

今年天貓618消費季期間,良品鋪子更是借力阿里云數據中臺零售行業解決方案,實現全渠道累計銷售額突破5億元。

 

借力Quick Audience 實現全域洞察精準營銷

在良品鋪子副總裁周世雄看來,零食品類面向的消費群體非常龐大,全國十幾億人口都可以看作是良品鋪子的潛在客群,但另一方面,零食又是一個隨意性購買特征非常明顯的品類,“大多數人平常不會想著去買零食,但如果剛好有一個零食貨架在他旁邊,他很可能就會購買。”

 

這也意味著像良品鋪子等專注零食品類的零售品牌,如果要推動業績增長,就必須覆蓋盡可能多的渠道和場景。

 

據了解,目前良品鋪子產品多達1400多種,全渠道會員已突破8000萬,覆蓋了2400多家線下門店、天貓旗艦店、餓了么、微信小程序、自營APP等97多個線上渠道,周世雄坦言,“復雜的業務結構,在原有平臺架構上運行起來十分困難。”

 

將不同渠道中的會員信息打通,最終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精準化全域營銷,是良品鋪子首先要解決的難題。

 

天貓618消費季期間,良品鋪子借力阿里云數據中臺零售行業解決方案,通過Quick Audience上傳自有全渠道信息,同時對廣州、深圳兩座城市的潛客人群進行深度理解,將單端購買偏好消費人群(單端購買偏好指,只偏好單一線上渠道購買或單一線下渠道購買)發展成線上線下多端消費人群(指既會在線上渠道購買,也會在線下渠道購買),提高消費者粘性,形成線上線下多端拉新、提高商品復購。

 

此外,阿里云數據中臺零售行業解決方案還幫助良品鋪子打通實體店、手淘輕店和餓了么端,實現通過手淘輕店和餓了么為實體店引流。
 

image.png

 

在廣州和深圳,消費者只要身處良品鋪子實體店3公里范圍內,打開餓了么APP即可收到附近實體店的信息和商品推薦——通過餓了么,隨時輕松完成下單。

 

同時,針對實體店3公里范圍之外的消費者,良品鋪子也通過手淘輕店進一步拓展同城購場景,消費者在手機端便能享受與實體店一樣的購物體驗。

 

在周世雄看來,阿里云數據中臺零售行業解決方案從一定程度上幫助良品鋪子實現了從“人群洞察”到“精準營銷”,再到“新客獲取”的消費者增長閉環打造,“是良品鋪子通過數據提升服務能力的又一次嘗試。”

 

未雨綢繆 5年數字化建設成 “抗疫”護盾

通過數據洞察消費者的需求場景和價值主張,為消費者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提供一份匹配場景的“零食服務”,是數據能為良品鋪子帶來的最大價值。

 

“這有兩方面的要求,”周世雄對這句話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一方面要求我們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極致服務體驗,另一方面也要求良品鋪子內部的運營效率能有效提升,實現各個管理要素的最優化匹配。”

 

良品鋪子很早就意識到數據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并于2015年就開始發力大數據,此后持續加大在信息化建設上的投入;2017年,良品鋪子著手從傳統信息化建設到數智化建設的轉型。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目前良品鋪子已經基本實現前臺系統靈活覆蓋、中臺系統高效集成、后臺系統穩健支撐的“前中后臺信息化系統”搭建。

 

截至2020年4月,良品鋪子完成了12座倉庫的信息化建設、42套信息系統集成,實現了99%財務自動化對賬和499項流程標準化,建立了200萬筆/小時的OMS訂單系統處理能力,同比去年增加25%;此外,還包括日均百萬單的物流系統發貨、復核、攬收能力,可支撐線上單日交易超過600萬筆,線下單日交易超過150萬筆。

 

image.png

 

也正是基于這些數智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疫情期間,良品鋪子才能及時啟動“門店無接觸互聯網+業務運營”模式,持續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周世雄介紹,“門店無接觸互聯網+業務運營”模式主要分為兩大類,首先是圍繞單個門店,基于微信平臺運營周邊3-5公里范圍內的小區社群,為其中的消費者提供服務;其次,是布局各大外賣平臺的O2O網,這能夠覆蓋更廣范圍的消費者人群——通過這兩個途徑,門店店員在疫情期間可通過提供以社區團購和外賣等無接觸式服務,滿足消費者的零食采購需求。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良品鋪子以社區團購及外賣為主的銷售占比從去年同期的6.55%上升至14.32%;此外,因為在疫情期間加大線上渠道投入,良品鋪子還實現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25%。

 

數據中臺建設是陣痛 但更是可期的未來

作為國內實踐數字化戰略的排頭兵企業,良品鋪子在過去幾年間的數據應用已經能夠滿足日常的輔助決策分析、診斷分析、發現問題與價值的自助分析等需求。

 

也正因如此,盡管阿里巴巴提出的數據中臺概念在外已經如火如荼,但在良品鋪子最初的觀念里,卻一直以為“數據中臺就是一套用于企業數據集中管理的解決方案”。

 

這一認知,直到在參與多次阿里巴巴組織的閉門學習會后,才得到扭轉。

 

隨著消費場景的日漸豐富以及零食市場的風起云涌,周世雄意識到良品鋪子原有的數據基礎設施并不能完全覆蓋數據及業務層面遇到的難點,“比如,目前還沒能形成集團統一的經營分析體系,同時也缺少對數據的解讀、策略和智能化應用。”

 

而經過阿里巴巴自身實踐的數據中臺,似乎是良品鋪子數智化轉型更上一個臺階的絕佳助推器。

 

作為深耕線上線下雙向市場多年的老牌企業,良品鋪子擁有眾多數據系統,其中既有分散在多個渠道的消費者信息系統,也有聚焦企業內部運營、生產、管理等各環節的數據系統,“如何充分打通各系統數據,并且統一出標準口徑,以更好地向前端業務和消費者進行賦能,是我們比較迫切想要解決的難題。”

 

周世雄在充分了解數據中臺之后坦言,“與其說阿里云數據中臺是為企業提供數據治理、計算、分析能力,不如說它其實是為企業提供了整個生態。”

 

阿里云數據中臺承載著企業所必須的多樣應用,周世雄介紹,今年天貓618消費季期間,良品鋪子就使用阿里云數據中臺核心產品之一Quick Audience進行消費者人群洞察及精準營銷,“其中過程數據又能夠通過Quick BI進行可視化實時展現”,一定程度上極大拓展了數據的利用率及精準度。

 

然而,良品鋪子的數據中臺項目落地也并非一帆風順。

 

周世雄把良品鋪子從2015年就開始搭建的一套較為完整的數字化平臺比喻為“樓房”,“當要把我們的數據從已經具備全套商業、物業、水電氣的ˋ樓房?搬去另一套ˋ大樓?時,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而且當時反對的人還不在少數。”

 

好在經過公司管理層的充分考慮,從生態資源、數據資源、算力資源、研發能力、成本投入等多維度進行對比之后,“最終我們還是選擇相信未來,相信阿里云數據中臺。”

目前良品鋪子的數據中臺項目還在持續推進過程中,并且在組織架構上成立了專門的數字化運營管理部,主要用于驅動公司數字化的經營。

 

未來,阿里云數據中臺除了在數據賦能業務層面為良品鋪子帶來影響之外,還將改變良品鋪子的組織發展重心和方向。

 

“數據中臺能夠解放數據基礎建設,讓我們有更多的精力來思考如何運用數據來解決業務痛點、提升公司效率;那么在對組織的能力要求方面,我們也能夠更偏向業務分析和架構的能力、數據模型算法能力、創新型應用產品設計和規劃能力的發展。”周世雄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