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西南游記——中鐵八局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工程土建7標項目
一、項目概況——一探究竟
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工程土建7標位于武侯區、青羊區內,標段包括培風站~成都西站,共設置地下車站3座,盾構區間2段,中間風井1座,分別與13(規劃)、4、27(規劃)號線相接。線路由武青北路與萬壽二路交叉口向北,沿武青北路、培風路、武青路,向北轉向緯一路,線路全長4.827km。
二、施工情況簡介——筋斗云
都說一個筋斗云能夠翻越十萬八千里,體現出一個“快”字;那么咱們項目施工同樣具備這樣的本領!
中鐵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工程土建7標項目部跑步進場,迅速完成了項目體系建設,創下了全線第一個完成項目駐地建設并入駐辦公,第一個占道打圍,第一個實現征地拆遷,第一個啟動車站綠化遷移,第一個交安設施拆除,第一個路燈拆除,第一個開始車站管線遷改,第一個完成圍護樁正式開工驗收,第一個組建完善BIM團隊的記錄,實現多項工作領先。
三、BIM技術應用——多項技能加身
BIM技術在現場可謂是火力全開,神技能層出不窮,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來一一觀賞。
NO.1七十二變
據說施工場地的合理使用,是可以間接提高施工進度的喲。那就讓我們來看看BIM技術怎么來搞定吧。
魯班BIM模型展示——3天完成圍護結構、12天完成主體結構,模型精度達LOD300,共計完成主體結構、圍護結構。模型編制時已考慮成本應用,將現場結算清單項目同BIM構件進行匹配,自動計算。
七十二變這個技能在BIM技術的運用下,是不是讓人耳目一新呀?當然咱們的BIM技術可不僅僅是花瓶喲。
既然BIM模型都已經出來了,工程量計算不費吹灰之力;讓我們搬個小板凳,坐看一下成果吧。
培風站主體結構混凝土含量及指標(34951.7m?、1.87m?/㎡)、鋼筋含量及指標(6820T、303.801kg/m?);
成都西站主體結構混凝土結構含量及指標(30867.39m?、1.76m?/㎡)、鋼筋含量及指標(5337.387T、305.133㎏/㎡);
中間風井主體結構混凝土含量及指標(6137.45m?、1.78m?/㎡)、鋼筋含量及指標(1255.072T、363.141㎏/㎡)。
當然,數據的準確性也是有保障的喲!
NO.2 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可是一路打怪升級的利器,尋找癥結,一擊必殺;BIM技術天生擁有這個神奇的技能,BIM模型建立,發現圖紙疑問,配合多方完善圖紙,提前發現風險并加以解決。
培風站發現圖紙疑問共計51項,成都西站圖紙疑問27項,中間風井圖紙疑問11項。
NO.3 金剛不壞
一路走來,磕磕碰碰,隨萬劫加身,但我身心尤在;如此憑依,全靠當年修成的金剛不壞;BIM技術為項目保駕護航,發現并梳理問題所在,提供解決方案,減少施工過程中的錯漏碰缺。
多專業核查,累計發現492處預留孔洞、136處預埋件、64處吊鉤……在項目施工前快速找到可能存在疑問的地方,為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減少返工和怠工的情況,向著加快項目進度,減少材料浪費的目的出發。
NO.4 懸絲診脈
懸絲診脈可是為一國之君用過的高超醫術喲,BIM技術也為項目上帶來如此福利,找出項目施工重難點,提供最優配方,合理高效提供解決方案。
工人作業熟練度是決定一個項目施工進度的基本因素,特別實在現場復雜節點位置;為了解決這一困難,魯班BIM技術開出了良方,根據初步的設計方案進行模擬,累積取了六處位置進行模擬,主要模擬的位置為基礎、梁柱節點位置,通過三維模擬,可以直觀查看鋼筋的綁扎情況,后續施工可用來指導現場施工,達到提高現場鋼筋綁扎的進度。
NO.5 分身術
者行孫、行者孫、孫行者,金角銀角傻傻分不清楚;真假美猴王,眾仙家也是一臉蒙圈;這些正說明了分身術的強大。魯班BIM技術可是將此技能在項目上發揚光大了,當然是讓大家可以更加便捷的了解項目的全貌——二維碼。
項目不光將資料以此等形式展現出來,更將施工過程中構件的相關信息也都展現出來。話不多說,直接上大招。(溫馨提示,微信可直接掃碼喲,還可以下載APP了解更多咨詢喲。)
四、方案模擬——知己知彼
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想要現場施工快速便捷,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將施工工藝進行模擬,尋找方案癥結,提供合理解決方案,優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這也就是知己知彼,方可破敵致勝。
五、結語
成都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工程7標項目的順利開展,魯班BIM技術大放異彩,得益于“BIM+互聯網”的全新項目管理模式,依靠于各參建人員的協同合作,除了以上運用點之外,也進行了其他相關的應用,比如施工工藝模擬、土方開挖動畫模擬等。通過上述的BIM技術深入應用,使得建設項目更加順利進行,更高效地實現對項目工期、質量、成本三大目標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