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如何進行運營管理創新?

一、社會發展、市場競爭、行業變革、企業提升,都離不開創新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地產行業發展的現狀,商業地產競爭愈加激烈。根據全球知名專業機構統計,中國已成為全球商業地產發展總量及在建總量最多的國家,尤其以成都、天津、沈陽等二線城市為主。而商業地產中購物中心產品競爭更加激烈,全球在建購物中心在中國是最多的,但特色及主題的并不多,很多是盲目的貪大貪全。在產品模式、業態組合上,運營管理上,都過于同質化。
產品定位
產品雖然有都市型、區域型、社區型之區分,但在具體的業態、品類組合上卻沒有進行因地制宜的細分,只是盲目的克隆。比如都市型購物中心多以奢侈品主打,或以快時尚加集合店形式出現,進而使這些奢侈大佬及快時尚精英成為各大地產商的寵兒,而他們的商務條件也是最苛刻的。照此發展,試想多年后的中國購物中心與現今的百貨現狀有何區別?
產品模式
1、以購物中心為主體發展綜合體的理念是對的。但綜合體中各業態產品與購物中心產品的客群需要有效互動。如果一邊是五星級酒店,一邊購物中心卻是大眾化定位,則無法實現互動和客群結合。
2、持有與銷售比例無合理把控,銷售型商業未進行統一管理。一方面造成投資壓力大,另一方面未進行銷售和持有的有效定位組合及運營管理,產生兩者之間的內部競爭,容易造成一者旺、一者冷場。
3、強調體驗文化的經營理念,但對于理念的組合落地,只簡單認為增加餐飲業態,或傳統休閑娛樂業態,容易形成在非就餐時間人流稀少,就餐時間則成為“食堂”。
復制發展
復制發展是任何企業做強做大的必然趨勢。往往,我們由于要復制,要發展,建立了一些標準,而這些標準又制約了產品的個性化。如何在復制的過程中解決好創新與標準的關系就尤為重要。而在解決問題前我們要清楚復制什么?標準什么?我認為復制的是產品的理念文化、管理流程,產品的表現形式應多元化,因地制宜突出個性化。這樣才能使產品永續活力和激情。大悅城就做的很好,我們復制的就是如此。基于如此,各個大悅城在不失核心理念的前提下,各有產品的特色及個性。
規劃設計
購物中心運營管理,永遠離不開三個元素:定位、建筑、文化。這三個元素,形成了購物中心產品的核心物件。如何使其形成合力,關鍵在于有效發揮處理好三者的關系,即定位是根,文化是魂,建筑是形。這三者的處理,在國內比較成功的有上海新天地、K11、芳草地、深圳萬象城、三里屯village、西單大悅城等。因此設計規劃對于一個購物中心非常重要。建筑外形、動線、景觀、燈光、小品、軟裝等等,一項都不可馬虎。結合好就是行業典范,否則將是四不像。而當下購物中心,要么不重視規劃設計、要么盲目仿抄,貪大貪貴,貪全貪最,最終不能將“定位、建筑、文化”進行有效結合,購物中心形成外形、定位、文化的同質化。因此,因地制宜,求新求變,進行創意的設計規劃是未來購物中心的發展趨勢。在此過程中,有效巧妙的進行不同風格、特色的混搭,跨界組合是有必要的。但盲從的混搭、跨界也要不得。
電商沖擊
近兩年由于電商的沖擊,大家認為,實體店會發生質變,購物中心的業態也要洗牌。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有的要取消百貨,有的要加強娛樂休閑。其實,順應市場的變化是無可厚非,但也不可盲目追崇。任何業態的存在有市場的需求,不管是百貨主力店型的購物中心,還是以零售業態為主的購物中心,亦或是做奢侈品、快時尚的購物中心,都沒有問題,關鍵在于我們要什么,定位是什么?我們為誰服務?如果這個是明確的,我們就要取舍,就要堅持,就要研究,弄清楚,做透,做純粹。
綜上,面對市場社會和行業的發展,我們要想基業長青,就要著眼于市場和消費者,求變求新。千店一面,同質化的產品是沒有出路的。行業的競爭一定是精細化的競爭,而精細化,意味著要有特色和個性,那么我們就要做減法,突出亮點,彰顯個性,強化特色,才能成功。
二、著眼市場、精準定位、整合資源、才能傳承與創新
要進行創新,關鍵要解決為什么創新、為誰創新、如何創新?
創新:既是戰略層面的,也是戰術層面的。有管理上的,也有業務上的。創新即要緊扣定位、客群需求,才能尋求變化,在變化中發展。以市場為基礎,以消費者為中心,尋求創新。怎樣才能做到創新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創新與傳承
購物中心運營管理,創新是為了企業發展。一個不了解企業的過去、現在、未來,不了解企業的優劣勢,不繼承企業的精髓,創新就失去了根和土壤。只有繼承發揚好優秀的基因,才能做出好的創新。傳承什么?只要是對的,利于企業發展的,利于消費者的,一切都要傳承,可以傳承細節,傳承理念,傳承經驗,傳承方法。傳承需要管理者有融入,謙虛,學習等好的心態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創新與文化
當今企業的發展已再次證明,未來的競爭將是文化的競爭。文化是企業倡導的一種價值、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而這些都要通過產品、員工行為或者服務傳遞到消費者中去。生產型企業如此,商業企業更加如此,尤其做購物中心更為重要。作為購物中心經營管理者,是在搭建一種平臺,整合各種資源,為消費者提供一種消費場所。而在場所中,你傳遞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氛圍,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很重要。有奢華的,溫馨的,快樂的,激情的····這些氛圍就是文化,就是企業要帶給的感受。像LV、PRADA帶給消費者是奢華經典,ZARA、優衣庫帶給消費者是快時尚,迪士尼樂園傳遞的是快樂,宜家是溫馨。 因此,創新要在了解企業,領悟企業文化的基礎之上延展,創新更離不開文化的基礎,而創新對于企業也是一種文化的表現。
3、創新與市場
市場是創新的源頭。任何創新都是在圍繞解決客戶的需求為導向,而客戶的需求要來自于對市場的調研分析,對市場不了解,不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的創新都是失敗的。當今客戶的需求已更加開放、個性、多元。消費理念、行為、包容度、開放度、個性化已空前豐富。如果我們不去細分市場,按部就班,就意味著退步。因此創新要基于市場,即以市場為中心,客戶為導向進行創新。
4、創新與定位
企業、團隊、個體都有定位。定位可以是永恒的,也可以是階段性的。但對于定位無非是要解決我是誰?我要什么?我為誰服務?我如何服務的問題。那么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就清晰方向。我的產品特點是什么,客群是誰,那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在產品的某一個細節或環節上,集中火力做足做透,這就能創新。也就是說,定位是創新的方向,不能離開定位去創新。定位最怕貪大貪全,創新最怕離開定位方向的盲從創新。
5、創新與資源
當今社會一定是資源整合的時代。購物中心競爭更是資源整合的競爭。無論是業態、品類組合、團隊建設、推廣營銷、運營服務,無不是在進行資源的合理搭配、調配,使效益最大化。而購物中心本身就是一個整合多業態、多資源的平臺,讓專業的人、專業的商戶、專業的企業、從事專業的事,就會發揮“1+1〉2”的效果,否則反之。因此,我們不能不說,創新本身就是在進行資源的有效組合。資源也是有限的,要利用好現有資源,開發好新生資源。它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沒有他們我們無從創新。
6、創新與成本
無序、不計成本的創新是可悲的。現在國內好多的購物中心在開發建設運營管理都在追求硬件設施的盲目投入,不計成本、不進行有效核算,結果好點子、好想法,加之不合理的投入產出,使其成為悲劇。因此,任何創新一定要以財務指標為依據,以成本投入產出測算為依據,做到將感性的創新思維,落到理性的創新行為中去。同時,也要根據需求,根據創新組合成本結構,將成本構成更加優化,使有效成本投到有效的地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