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西餅 聯合創始人王赟再次創業進入新的賽道,他在考慮如何用私域改造新的業態。
一直以來,幸福西餅是最早進行私域布局的傳統企業之一,踩上了爆發初期的大紅利——真的非常大,私域貢獻流水占這個品牌流水的60%還強。王赟在職時,這個公司市場規模就已達20億人民幣,私域貢獻可以很簡單推算出來。幾乎業界所看到的私域運營核心玩法,這個品牌都曾觸碰過。
王赟是當時幸福西餅私域操盤人,當再啟創業后,他一方面想著那些曾經被驗證的玩法,如何運用到新事業上來。另一方面,他也在反思:私域乃至生意這件事的本質是什么?
恰好這段時間,見實約著王赟長聊。 從王赟 再次創業 (他現在仍然是幸福西餅聯合創始人) 的思考,到再次私域化改造的實踐,層層展開 。開場就如:
“現在,你怎么看幸福西餅過去的5年?”
“當時確實抓到了私域爆發的紅利,為這個傳統品牌找到了第二增長曲線,從 9000萬做到20億,20多倍的增長,其中私域占比60%。實現從線下到線上,再到新零售的轉型。
但,在我2020年前后走訪了很多傳統企業(如農夫山泉、達利集團等)后,深刻感受到和企業幾十年的發展相比,我們自己作為個體太渺小了。”
簡單說,是先有生意,再有私域。先有自我實現,再有優質服務的供給。
一、 視角的更新 。從利他思維出發, 從用戶角度找痛點 ,更講究價值本身。
二、 采用S2B2C的模式 。S是公司的供應鏈體系,B是心理學導師體系, C 是普通用戶。
三、 抓住市場新紅利 。對了,他看到的新賽道正是心理學方面。 尤其后疫情時代,大眾對心理學產品的需求大幅提升, 市場有大量增長空間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中國心理學導師工作者的人才缺口在幾十萬,為此他創辦了“智慧行”公司。
而這些,都不是單純私域所能解決。私域是支撐這些思考、價值實現的一部分。這次訪談長達1個半小時,記錄非常詳細,給我們的啟發也非常大。
就在和王赟長聊之時,見實也計劃于 12月7日-8日的2022年度私域大會 上,對新創業及全域等話題展開深度討論。歡迎在 文末掃碼 或 點擊「閱讀原文」 ,鎖定大會現場門票,一起暢聊更多?,F在,則讓我們先行回到對話中,一起聽聽王赟的新創業思考、私域的再反思。 如下,enjoy:

智慧行CEO 、幸福西餅聯合創始人 王赟
01
王赟: 我們太熱衷于關注自己本身,缺少向外看的能力 。
在幸福西餅高速發展階段,始終有個強烈的潛意識引導著我,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之前的經驗到了該總結的時候。
王赟: 是找到了在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找對了才能做對:天時,面對傳統企業轉型,當時機會點在微信上,我們抓住了微信生態深耕的最佳時機;地利,用了很多市場上比較成熟的工具/系統,資源條件和系統都找到了解決方案;人和,快速組建了有操盤私域能力的團隊,所以能承接的事情在當時很明確。我也屬于人和中的一部分,哈哈。
王赟: 離開的時候,幸福西餅門店在300多個城市已經有了門店。但讓我矛盾的是,作為個體去考量,很難再去帶動企業往后走了。心力和意愿都在那個階段冒出來,我開始問自己是不是到了去探索更多人生意義的時候了。
王赟:今年6月,我去杭州參加了一個關于禪修的課程,接觸了一些國內心理學領域的大咖,了解到心理學這個行業。目前,雖然我還是幸福西餅的股東,但已經全面進入到全新領域創業。
關于私域乃至生意這件事, 應該從更大視角來看: 一是品牌/企業在全域的增長;二是如何借私域實現多端渠道、全面數字化;三是如何基于底層社交關系,在當下做大的增長,無論是存量還是增量。
其實,我特別反對用“私域”去解釋所有商業的問題,在我看來私域只是商業的一部分。如果只是單講私域不講商業價值,是很別扭的一件事情。
02
王赟: 是的,后疫情時代對這個行業有很大的激活和促進,可能它馬上又占到天時的機會上了,大家需要更多心理學產品去疏導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中國心理學導師工作者的人才缺口在幾十萬,現在國內從業于心理學職業的工作者可能還不到10萬。
后疫情時代,大家失業、工作壓力、情感問題、孩子教育問題等都在不斷地加劇,這些都能真實感受到和能看到。心理學導師行業還是一片藍海,現在處在稀缺時段。非常稀缺。
王赟: 足夠的技術支持、經驗支持,相當于把之前運營的經驗進行復用。所有行業的轉型必須是做加法,我叫做“ 專業+行業 ”,我們也在持續邀請專業的團隊、專業的人,比如私域的運營、裂變、直播、短視頻等多場景的內容輸出。
所有傳統行業的轉型,一定是專業+行業,同時也是認知的轉型 。
王赟: 我現在做的事主要是賦能心理學導師,再由導師去傳播心理學知識,以此影響更多人。在商業模式上,會將 S2B2C 的模式融合到這個比較傳統的行業。
第一,心理學知識需要專業的人傳播,需要的是真正能實操、能做個案的導師,培訓和賦能導師群體就是智慧行要做的事情。
第二,接下來會是一個“ 超級個體 ”時代,做心理學導師讓我也有機會加入到這個時代中來,同時也希望成就更多想做心理學導師、想成為超級個體的人。
第三, #DAO(分布式自治組織)在崛起 ,未來的組織形態充分開放、自主交互,心理學導師形態非常符合一種全新的人類組織協同方式,對于個體在時間上非常自由,形態上也有充分開發的空間。
王赟: 看似大,實則不然。我希望將自己熟悉的零售快消商業模式復用到新的行業,改造不敢說,至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帶動心理學導師行業的那個“人和”之一,讓這個行業的專業人才可以有平臺更好的服務更多的人或家庭。
第一,這是一個要求實踐性比較強的行業,所以我們在嘗試用做產品做增長的經驗, 形成一套規范讓這個行業良性循環起來,讓導師形成“學習-實踐-從業-學習”的完整閉環 。
第二,每一位導師都需要積累,做的個案越多、資歷越老越吃香。但現在有太多行業是越老越不吃香,無論管理還是經營最后拼的都是體力,希望這個行業讓更多人看到新的希望。
到我這個年紀,發現很多朋友不是收入的問題,而是有心理健康的問題,比如親子問題,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等等,如果大家多懂一點心理學療法這些都可以得到改善。
傳統行業大家還處在賣貨的邏輯,只知道提煉賣點,但很少有企業以用戶的視角提煉痛點。我希望從用戶角度出發,像診斷病因一樣去解決用戶的痛點, 拆分出很多模塊用產品的方式去解決 。
王赟: 核心是解決方案。大家都知道心理學行業門檻非常高,學心理學如果不讀博士很難有實戰經驗和理論積累。
但我們發現一個非常好的產品“ NLP ”,它是一個很實用的學問,能夠快速讓一個沒有心理學基礎的人快速掌握復雜的心理學,同時它也是一個工具。 “NLP” 是一門神經語言程序學(即:身心語法程式學),主要對人的主觀經驗進行研究 。所以通過NLP作為底層工具,可以出很多種解決方案。那我們做的事情就是把它進行產品化。
用線下的課程培養心理學導師,同時在線上用私域賦能導師。本質是用NLP 構建了一套產品化的解決方案,幫助個體快速成為心理學導師,并且真正能從業。
王赟: 在很多場景中都可以應用到,我們舉幾個營銷場景的例子,比如Burberry專柜的創意型、新潮型產品一般都會擺在柜臺最上面,經典款、花格經典襯衣、風衣會擺在顧客手能觸摸到的位置,其實這也是根據 NLP的原理去做的設計;宜家出口處的冰激凌產品檔位設計也符合NLP的邏輯,目的是讓消費者在購物結束后通過“再次優惠”達到最佳的滿意狀態。
其實, NLP本身是對人潛意識的研究 。不管是營銷還是人際關系,都可以通過NLP的原理進行調整。也就是說,它是可以改變人的次感元(構成感知和表象的最小單位),改變人腦中已經儲存過的信息和認知。
比如,當我們拋一枚硬幣:它可以是一面代表好運,另一面代表霉運;也可以是一面代表好運,另一面代表更好運;重點是如何提前預設。其實,我們的次感元是可以改變的,改變了次感元就有可能改變后續行動。
當然,我們在做的事情不是心理學本身,只是用心理學工具解決現有目標用戶的需求和痛點。 此外,在當下大的失業潮背景下,我們希望35 歲以后的人也能自由賺錢,積累經驗越老越吃香,變成超級個體,有自己小圈子的影響力。
03
王赟: 心理學導師是我們的私域,用產品化工具成就心理學導師。從私域角度看,首先是對導師有培訓;其次,逐步形成線上工具化場景承載心理學導師,比如通過社群統一提供運營模式,讓導師自己運營自己的社群,同時還提供內容供應鏈?,F在作為公司的CEO ,我也在跟學員們一起上課,應用產品。
見實:經營私域的場,直接點說要有足夠專業、有價值的內容,才能跟用戶形成良性關系的經營。
王赟: 本質一定是提供持續的價值,而不是提供持續的優惠,優惠只是其中一部分價值,優惠在用戶購買時需要,或者在刺激他消費時需要。
回到經營私域的場,我認為大多企業是在用錯誤的運營方式,大量消耗用戶的精力。我現在做的事路徑很清晰,目前私域場景只是做這件事過程中的策略之一。
見實:那么無論新創業團隊還是傳統企業,做私域都應該遵循的用戶經營理念是什么?
王赟: 沒有一套策略是企業可以完全不費力就能用好的。雖然,我非常不喜歡把所有事情聯系到私域,但大部分企業一定會做私域,因為不做私域,流量成本會越來越高。
怎么去做的問題,需要從價值觀出發,而不是從業務出發 。
價值觀可以指導業務方向怎么走,做企業會面臨很多選擇性的問題,所以從趨勢來說,底層要思考價值觀是什么,它不是虛的,是很實實在在和經營相關內容。
比如,做決策的時候,我們會問自己這個決策對導師好還是不好?如果對我們自己好對導師不好,從長遠怎么看?如果對導師好我們暫時吃點虧,從長遠怎么去看?世界會不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
碰到決策的時候能這么去想去做,一般就解決了日常決策中99%的問題。
讓世界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這就是我們的價值觀。更直接地事情是成就導師。
王赟: 是的。我希望可以通過今天的交流帶給更多人信心,35歲以后不要緊,至少還有一條路——做心理學導師,未來也可以很好地生活。同時,讓大家看到把原來的經驗帶到另外一個新的行業,也能去做一些事情出來。
見實:從一家企業的生命周期來看,應該怎樣去看營銷、產品、企業價值觀?
王赟: 這個問題太大了。至少要把自己看得渺小,把用戶放大。我也經歷過那個時期,認為很多事情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實際上是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造就成功 。
我們看大企業的成長,大家更多在堅守做行業這件事。這個感覺在我走訪達利集團,參觀完一樓展廳之后更強烈,像豆本豆植物奶,樂虎功能飲料、可比克薯片等,多數細分品牌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25年的老企業什么都經歷了,能穿越周期的成長才是真成長。
市場是很公平的,要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比如你若在模式研究上下功夫,肯定會得到很好的模式,但模式并不能完全代表企業會做得好。
創業是在創自己的業力,并非創企業才是創自己的業力。某種程度上,在公司上班可以是老板在給你打工。
見實:最后,從創業視角給正要入局的創業者一些建議吧?
王赟: 私域和公域只是方式。我認為所有事業的出發點一定是利他,出發點要正確,如果只是利己的后續會遇到很多麻煩。基于利他主義在商業呈現上,就是利用好私域和公域的方式解決用戶痛點,為用戶提供價值和解決方案,產品就是解決方案。
我發現有些創業者只是看媒體內容來創業,別人怎么寫就怎么做,特別渴望看成功的案例,其實方向搞反了,創業者一定要多看失敗的案例,警惕別人已經有過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