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小紅書:小切口,大品牌
都在大張旗鼓的品牌升級時,小紅書的擴張靜悄悄。
互聯網公司常見的狼性,似乎與小紅書沒有關系。這是一家沒有攻擊性,甚至不那么互聯網風格的互聯網公司。
但實際上,小紅書在過去幾年獲得了巨大增長,并且建立起非常鮮明的內容調性,成熟的商業模式,并且正在開啟新一輪的增長周期。
在我洞察這個品牌時,發現其生長邏輯非常清晰而典型。雖然是互聯網品牌,但仍然對當下的新品牌發展具備借鑒價值。
我對小紅書品牌策略的總結是——小切口,大品牌。
在存量市場,或者迭代市場中的典型策略。
先從很小的場景切入,做到極其專業的服務或產品,然后再進行橫向的擴張,以擴大市場。
小紅書是這樣的策略,很多新消費品牌是同樣的策略。
接下來我希望將這個邏輯展開,從策略層面談品牌的生長路徑。
以下,enjoy:
聚焦小切口,垂直向下
首先有一個共識是,當下的中國市場,屬于存量市場,迭代升級市場。
前面幾十年的中國第一代品牌,都屬于填補空白的增量市場,快速擴張與占領市場很重要。
包括互聯網行業,BAT一度成為所有創業者繞不過去的三座大山,很多人認為互聯網創業已經沒有機會。
但來到迭代市場之后,出現大量新消費品牌,也出現小紅書在內的新的互聯網產品,市場格局重新被打破。
觀察存量市場的品牌策略,幾乎都是從小場景切入,在非常細分的領域建立絕對的專業與領先,建立牢固的信任關系,再進行橫向規模化擴張。
回看小紅書的生長邏輯一開始是專業海外購物攻略,嚴格來說是PGC內容,只開放專業攻略創作者發布,對于用戶更多是讀者角度的工具屬性。
基于專業創作者的內容,輸出全網最值得信任的攻略,與最初的種子用戶建立牢固的信任關系。
建立的品牌印象是,小紅書出品的購物攻略,是完全值得信任的。
假設一個攻略有10萬讀者,10個不同的購物攻略,理論上就是100萬用戶。
意思是說,品牌最早期,可以以極其少而精的PGC內容,得到相對很多的種子用戶。更類似雜志化的運營模式。
那么接下來的擴張,在深度內容的基礎上,一是更多讀者端的用戶加入創作者陣營,二是海外購物的核心品類原本就是美妝時尚,重點從“海外”轉移到“美妝”。
品牌完成從PGC的雜志化運營,到UGC內容分享平臺的升級。
接下來就是在這個基本盤內不斷擴大規模,在美妝領域的所有C端消費者,所有B端的美妝品牌,以及所有美妝博主創作者,組成小紅書的美妝內容生態。
過去幾年小紅書快速增長,在美妝時尚領域建立起絕對壁壘。根據第三方數據,截止到今年2月,月活用戶達到1.38億,其中7成以上是90后,并仍在持續增長。
同時很重要的一點,小紅書積累了美妝時尚領域最全面,最真實的消費反饋。
我多次提到:互聯網消費口碑,是品牌的基本盤。那么美妝時尚領域的品牌口碑,大多數積累在小紅書。
基于一個核心品類,小紅書在C端建立了完善的內容分享生態,在B端走出了獨樹一幟的商業模式。對于互聯網產品來講,已經是非常健康而完整的產品形態。
但是,用戶的分享欲不止于此,小紅書品牌的野心也不止于此。
橫向擴張,建立社區
以美妝建立起生態體系后,開始向多品類內容擴張。
實際上,小紅書其他品類的內容已經快速擴張,包括美食、旅游、母嬰、家居家裝、健身,甚至知識領域。
“完美日記”關鍵詞有31萬篇筆記,而“喜茶”有27萬篇筆記。按品類搜“運動”有超過600萬篇筆記,“電影”有227萬篇筆記等等。
平臺運營端,2021年春節啟動“為愛做飯”,將美食品類推到人們面前;今年五四期間,發布“走著瞧”知識新青年宣言,知識品類的成長被公眾認知;暑期,打造“去別處——逃離城市”計劃,滿足用戶出行需求。
一系列小切口深耕,小紅書的橫向擴張初見成效。
也就是說,小紅書已經是多品類生活方式社區。只不過,大眾認知沒有跟上,輿論定調沒有更新。
這就變成了營銷問題,在營銷層面,向大眾輿論更新品牌認知。
在C端成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社區,在B端成為全品類消費決策智庫。
面對這樣的需求,營銷人第一想到的,大概會是開發布會,亮出數據,宣布品牌升級。
但小紅書沒有這樣做,小紅書的策略仍然是從小切口切入,穩固的擴張認知范圍,管理大眾對內容的調性與預期。
借勢奧運會戰役,小紅書正在做這件事情。
借勢奧運,定調運動
在奧運期間,小紅書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女足達成合作。
小紅書內容負責人河童表示:“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頂級賽事專項戰略合作伙伴,是小紅書在滿足用戶多元內容需求上的重要一步。”
通過奧運項目,增強男性用戶對小紅書的認知,提升運動心智,定調小紅書的運動,是怎樣的運動。
在此期間聯合新華社客戶端制作《我們為什么愛女足》紀錄短片,注意這不是長廣告,是短紀錄片。
沒有拍成女足代言的廣告,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時刻,而是娓娓道來的日常,以紀錄片的形成呈現。
但恰恰是這樣的內容,我們看見不一樣的女足,也看到小紅書對內容的理解,對運動的理解。
女足隊員入駐小紅書,分享的內容有訓練的日常,但也有他們的愛好,比如有隊員分享自己的插畫作品。你很難想象,國家隊女足隊員是插畫師。
此次奧運項目,展現小紅書對運動內容的定義:運動不只是比賽,也是每個人的生活。
在對運動理念的傳遞上,小紅書聯動更多的運動冠軍,拍攝品牌TVC與系列KV,進行線上線下多渠道投放。傳遞小紅書對運動,對內容的理解。
所以小紅書對運動的定義,既不是keep,也不是虎撲,是自己獨特的,更日常化的生活方式化的運動。
多品類,橫向擴張
此次奧運戰役,看似在做女足,實際是突破運動品類。
但我們看完小紅書如何做運動,會發現小紅書以運動做生活方式。
前面說過,小紅書的橫向品類擴張,本質是個營銷問題,實際上社區內已經有各種品類的內容,只是大眾輿論認為的小紅書,仍然是女性化的美妝內容。
所以,通過奧運女足戰役,品牌層面可以達成兩層目的,一是打破輿論層面的內容偏見,不止有美妝,還有運動等多品類內容。同時以定調運動來定調內容生態,以生活方式為核心的社區。
另外一點,我個人認為或許是打破性別偏見,在輿論層面讓小紅書品牌心智,也可以容納男性用戶,也有男性化的內容品類。
實際上在小紅書1.38億月活中,有超過4000萬男性用戶,這些人正在被多品類優秀內容吸引,打開小紅書。
接下來的更多營銷項目,或許還是聚焦具體的內容品類,但目的是塑造生活方式,拓寬內容與人群的心智范圍。
所有內容品類都不止是內容,也是每個人的生活。
以人為本,建立社區
再向前展望,小紅書的未來是去品類化,同時去工具化,成為以人為目的的消費內容社區。
或者說品類與工具仍然在,但是已經不重要了,每一個品類內容的背后,是每一個真實的人的生活方式分享。
小紅書對自己的定義是:年輕人都愛用的生活方式社區。
目前大多社交網絡,都是以“內容”為目的,人只是內容背后的工具。
我喜歡“社區”這個詞,作為很多年前“天涯社區”的用戶,社區的熟悉感給人更多安全感。
所以“社區”心智,也是個營銷問題。
或許可以兩個問題同時看,一個是多品類心智,一個是社區心智。
多品類的解決方案在前,拓展不同的品類,打幾場大型戰役。
現在打運動品類,把運動的心智解決。接下來如果再打2個重點品類,在美妝之外有3個重點品類心智,小紅書的多品類品牌認知就會建立起來。
社區運營上層面,這次借勢奧運打運動品類,持續邀請人——楊舒予、黃雅瓊、鄭思維等奧運健兒的入駐,借高點人物解決心智問題;甚至還有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的入駐,分享足球生活、巴塞羅那的文旅,吸引不同用戶的興趣。
社區心智上,「社區熟人節」的舉辦,慢慢讓內容產生者之間“熟”起來,產生歸屬感;
在做多品類拓展時,倡導的是怎樣的內容觀,是什么內容調性,這塑造背后的生活方式社區。
總結一下
小紅書品牌給我的啟發有兩點:一是從小而具體的點切入;二是把品牌“做”出來,而非“說”出來。
這兩點都至關重要,尤其是對還在“生長”中的品牌而言。
先說第一點,存量市場,在龐雜無序不被聚焦的社交環境,必須抓住小而具體的點,把這些具體的點做到足夠好,才有可能被聚焦,被看見,被使用。
小紅書的生長過程中,在我看來是一直遵守這一原則。
從聚焦海外購物攻略,到聚焦美妝內容,再到謹慎的品類擴張。最后,升級為生活方式社區。
先是聚焦單點業務,垂直做透,建立足夠強大的信任壁壘。
然后再謹慎的擴張,盡量少稀釋用戶的信任濃度。直至達到某個臨界點時,會得到爆發式增長,成為大眾品牌。
但是,學習“小切口”的同時,要關注“大品牌”。每一步行動,每一個小而具體的單點,背后都是極具張力的大目標。
第二點是做出來,對所有品牌都很重要,少說多做。
品牌做出來,用戶是感受到的。品牌說出來,用戶是聽到的。相比來說,一定是感受到與體驗到的記憶更深刻。
小紅書給我們的啟發是,當你要傳遞什么信息時,把信息展現出來。
對于互聯網產品來說,產品力就是最好的廣告。做多品類擴張,就把更多品類的內容做起來。做社區心智,就在產品端內將社區氛圍做出來。
營銷的價值,是做好產品與大眾的共識溝通。
策略上要有大目標,戰術上聚焦具體行動。讓用戶獲得真實感受,達成心智共識。
以小切口,做大品牌。
以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楊不壞”(ID:yangbuhuai01),作者:楊不壞,36氪經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