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的力量 | 云賽空間聯手微軟走進蘇州,共促長三角科創聯動
5月29日,“創造的力量”云賽空間雙創系列活動·蘇州站成功舉辦。云賽空間攜手微軟創新賦能暨生態加速計劃首個項目——蘇州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展開包含園區走訪、項目路演、長三角創新合作論壇等一系列雙創活動。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借力微軟生態圈,促進長三角區域企業的聯動交流,加速創新成果轉化,聯手微軟一起打造長三角的科創聯動。
活動致辭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加快落實包括長三角地區在內的區域發展戰略。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也在兩會上再度成為熱點。本期雙創系列活動由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黨委書記許文清先生為活動致辭。
許文清先生:“蘇州與上海其實有很強的互補性,它擁有強大的工業基礎、熱火朝天的生物醫藥領域,以及非常活躍的創業團隊,吸引了一大批以微軟為代表的巨頭落戶發展。希望未來能夠攜手云賽空間,和微軟一起形成良性的互動,讓大家都能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毛遂自薦”
朱利鋒先生:“每一個產業空間,每一個地方政府,現在最急迫的就是招商親商。對于一個地方政府,或者是對于我們想有所作為的企業來說,我們希望能在這個生態營造上面做一些工作,把親商服務再向前推進,把政策招商從產業招商、生態招商、投資招商、環境招商進行演變,因此推出多項計劃,包括創業、伙伴、投融資、技術、優才、品牌等,賦能企業全生命周期。”
朱益銘先生:“微軟將把在創新創業扶持方面豐富的經驗和成功模式,快速與微軟體系內的創新生態進行聯動,例如微軟加速器,微軟云暨移動孵化計劃,以及微軟合作伙伴生態等。同時還將以‘蘇州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為支撐載體,與‘微軟創新賦能暨生態加速計劃’的資源對接,為創新創業公司加速發展服務,為蘇州工業園區企業賦能。”
常靈先生:“云賽空間是一個平臺,作為平臺層,我們希望匯聚創新資源,幫助創新企業對接更多的可能性,所以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包括生態合作、路演、科創等大型活動,以及產業的對接、微軟的導入、行業的論壇等幫助創新企業對接各種可能的資源。今天來到蘇州,也是作為2020年云賽空間長三角聯動的始發站,我們希望帶著企業了解蘇州園區優秀的資源,了解蘇州未來發展更多的可能性,也歡迎未來蘇州園區的各位領導和蘇州園區的資本企業,能夠到上海、到徐匯看看我們的產業,看看徐匯人工智能的布局產生更多的合作。”
“群俠亂舞”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在長三角科創聯動“始發站”的現場,我們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創新項目路演。為此我們特別邀請到領軍創投投資總監陶珊珊、元禾控股投資總監朱寧、致道資本投資總監陳儒冰、順融資本投資合伙人張明、國發創投投資總監沈螢嫻等投資方代表,對今天的路演項目進行專業的點評。
“舌戰群儒”
在科技領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就是要打造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的共同體,因為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高質量發展當中,創新驅動是核心關鍵。本次圓桌論壇,我們邀請到云賽空間負責人陳灼礫、微軟創新聯盟運營總監朱益銘、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副總裁兼HRD丁霞、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助理陳銀、美能華智能科技聯合創始人COO趙晨,就一體化的延展領域、產業梯度轉移的難點以及各城市的定位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論壇摘錄
陳灼礫先生:
云賽空間專注于服務創業者,我們希望能夠為創業者帶來資源,作為國企的平臺,把長三角的資源帶給大家,帶領大家找到市場。目前,我們也在不斷向外延伸,與國際化創新機構有著交流與互動。我們希望把更多的資源集結起來,幫助本土創新企業向外拓展,同時引進更多優秀企業落地長三角。
朱益銘先生:
科技強只是讓你在目前的階段,得到資本的親睞或者是一些客戶的親睞,但是企業想要發展,有很多東西是不可規避的,比如說銷售的能力、管理的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的能力等等,作為一家創業公司,在發展的歷程中,第一天就應該考慮整個公司的未來,而不是說只要把科技做好就有人來。
丁霞女士:企業越大系統就會越來越封閉,因此我要做開放的平臺、做開放的接口。從初創企業來說,不管什么樣的創新和合作最終一定是找到雙方的需求,滿足雙方的需求。就像德魯克說的,有的時候不是在滿足客戶的需求,而是在創造,你創造一個客戶都不知道需要的東西,這也是一種創新。
陳銀女士:
去年開始上海蘇州寧波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蘇州寧波長三角人工智能協同創新平臺的布局,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平臺探索人工智能這個校地,政產學研用的模式走通,實現真正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同時也能夠實現人才聚集和共享的功能。
趙晨先生:
從我們創新企業的角度來說,我們一定要聚焦,不能說一開始做平臺和生態,我們一定要在某一點上做的特別好,這種情況下,特別好的點給我們到來一個好的品牌效應。另外,不要盲目地崇拜技術,生存更重要。當然了,合作伙伴是你生存的基礎。
隨著圓桌論壇的結束,為期三天的云賽空間雙創系列活動便圓滿落幕了。我們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讓更多企業都能夠有所啟示、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