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月營收超 12 億元,叮咚買菜如何攜手神策數據造就增長神話
“2020 年,營收要達到 200 億元!”,是 2017 年叮咚買菜剛創立時,創始人兼 CEO 梁昌霖信心滿滿定下的“小目標”,如今,立下的 flag 即將完成,2 月份叮咚買菜的單月營收就已經突破了 12 億,2020 全年目標大概達到 180 到 200 億。
作為現象級的生鮮電商叮咚買菜,到底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呢?
曾有報道指出,梁昌霖喜歡將生鮮電商競爭力比作為冰山,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規模,下面看不到的是供應鏈能力,更為深層的是組織能力、財務能力、數據算法能力,也正是三大能力的加持,讓叮咚買菜真正做到在疫情下逆勢增長。
叮咚買菜非常注重用戶體驗,買菜應該是一件輕松的事,叮咚買菜要讓它更輕松,更便捷,而實現方式便是基于大數據和用戶行為的強運營能力。為此,叮咚買菜在創始之初便與神策數據建立了深度合作。下面將結合叮咚買菜的場景實踐,解讀生鮮電商的增長之道。
注:圖中數據均為虛擬。
一、強體驗,強運營的生鮮電商的數字化運營需求
電商離不開運營,生鮮電商更強調實時性與便捷性,因此,數字化優化運營閉環極其重要,以下為生鮮電商,甚至社區電商的數字化運營普遍需求:
1.全方位把控用戶對產品的整體體驗
-
App 或小程序流量的監控;
-
App 或小程序核心購買流程體驗。
2.業務應用及技術助力賦能
-
業務指導:優化調撥策略、物流績效激勵、其他運營策略;
-
技術賦能:助力自建、多端數據打通。
3.用戶運營及服務提升
-
用戶精細化運營:用戶運營-精準觸達、活動運營-活動效果評估及優化;
-
渠道運營。
如下圖是某生鮮電商的數據應用架構:
如上圖,基于神策數據的用戶行為分析平臺,整合線上線下業務數據,并基于內置的數據分析模型和數據自定義查詢,使生鮮電商平臺實現圍繞核心指標的數字化業務應用。
二、供需平衡,缺貨研究,保證需求量與庫存量的價值匹配
社區電商企業的供應鏈是命脈,既要保證企業不會資源浪費,也要保證客戶多快好省,供需平衡是一門學問。
平衡商品的需求量與庫存量,使兩者都處于安全范圍內。一方面:能保證用戶商品總體需求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完善小站之間的庫存調度最大化,一定程度上能留有現金流的空余。
比如,叮咚買菜采用綜合性分析法,對同一區域或者小站補貨次數較多商品或者品類在貨品上架時,進行增量;對補貨時間較長的區域,可進行市場考察,比如增加小站等策略。
三、數智化,用戶精細化運營+績效激勵,加速運營指標增長
生鮮購買需求與每日三餐有關,因此,留存和活躍都很重要,一旦冷卻,可能用戶便在流失的邊緣,叮咚買菜深諳此理,極其重視用戶的精細化運營,以其較常用的促活手段,消息推送為例。
叮咚買菜根據不同的運營目標,如拉新/流失客戶召回/老客戶回饋等,再結合用戶行為特征與偏好選擇對應的用戶群體,進行推送。
在明確運營策略后,叮咚買菜的運營人員直接在神策分析進行智能化運營,運營輕松點擊篩選出推送群體,并可以自動跟蹤后續推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