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棲云合作北京大學:搭建全媒體智慧教學資源管理平臺
客戶介紹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項目背景
華棲云助力北京大學教室發展中心依托自身豐富的教學資源與課程數據積累,建設了全媒體教學資源中臺。該中臺整合各類教學資源和數據,為線上線下教學提供了深度支持,薈萃了大量優質課程與學術講座視頻資源,為教師提供備課素材與在線課程制作服務。探索出了一條適用于高校資源整合、資源服務、資源共享的發展路徑,對于服務校內教學,推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發揮了顯著作用。中臺系統設計之初就明確了以資源為驅動力,以服務為核心能力,以數據為抓手的應用邏輯。著力打造資源管理中臺、數據管理中臺、業務管理中臺的“教學資源大中臺”體系。實現對內融合化發展:整合內部分散平臺,梳理各類教學業務,資源多樣化匯聚路徑,形成向心力;對外開放化發展:可持續性對接社會化同類資源平臺,方便優質資源的遷移、拓展與數據共享,社會輻射能力強大。
在 2020 年秋季學期,由于近 3000 名滯留國外的留學生未能返回學校上課,北大進 一步依托該平臺保障教師線下線上同步教學,并支持留學生全球在線同步學習課 堂實錄?;诖耍瑢W校進一步對教學媒資服務平臺進行了模式創新,將其作為教學視頻數據與資源服務中臺,對接了公共教室錄播系統和教學平臺在線課程,形成了以多媒體教室、教學資源中臺和北大教學網的一體化教學體系。
解決方案
為實現北大線上教學業務,解決全校數萬名國內外學生、數千名教師每天從306間錄播教室,約3000門次課程產生的TB級媒體資源問題,構建的中臺系統,其總體架構主要由基礎資源、通用服務、教學應用、教學框架、終端應用及微服務框架等幾部分組成:
基礎資源(IaaS 層)運用“私有云+公有云”模式構建混合云基礎設施,提供平臺部署必需的網絡、存儲、GPU資源及算力,北大核心應用及數據放在私有云端(自主可控),非核心應用或高峰訪問資源放在公有云端(成本優化),確保 平臺高可用、低延遲、易維護和安全可靠。
通用服務(PaaS層)通過云原生、Kubernetes 作為基礎容器管理組件,使用RDS、Redis、SLB、CDN等中間件作為基礎服務。同時平臺將各種異構化能力統一化接入,實現PaaS服務能力的整合輸出,服務教學應用。
教學應用層(SaaS 層),其中主要包含:課堂實錄、資源管理、媒體資源服務門戶三個應用服務。課堂實錄負責對接課程和錄播系統,將錄制的課程視頻入庫到資源庫里。資源管理主要負責管理加工媒體資源。媒體資源服務門戶負責各類課程的管理。同時應用借助微服務化、高并發、高可用性設計,全面服務于教學過程。
系統建設完成后,核心實體形態即北大教學媒體資源服務平臺 (https://resource.pku.edu.cn)。
價值體現
北大教學數據中臺利用多種手段,多種工具和措施解決疫情期間“教與學”的難題,主要采取了三個方面的措施與服務。
1.保障教師線下線上同步教學,支持留學生全球在線同步學習課堂實錄:
2020 年秋季學期,由于大量滯留國外留學生無法回到學校教室上課,為實 現線上同步學習實體課程的目標,教學資源中臺與 306 間公共教室錄播系統進行 了對接,并與學校教務系統課表同步,通過教室課堂實錄資源入庫,最終推送至 教學網(BB平臺)相應課程,有效保障了海外學子常態化的學習需求。
2、強化基于“優質教學資源”的公共資源服務力度:
實時推出了多個精品系列推薦專題,如圖所示,包括:“延期不停學”宅在家中看講座系列、北大嚴復班推薦課程、北大教學獎勵獲獎教師精彩一課、寫作指導與學術規范、創新創業課程,以及勞動教育課程等精選欄目的組合推薦。疫情以來,共全網開放了數十門課程、以及約2800個講座視頻。支持了抖音號、北京市課程聯盟、繼續教育學院燕園學堂的資源建設工作,并與北大校友會對接了部分講座資源。
3、云端視頻課件快編工具的應用:
除了對接錄播平臺和教學網平臺,實現學生在線觀看教室錄播課程以外,平臺還提供了教學視頻“在線快速編輯”服務,授課教師不用本地安裝任何軟件,也不用考慮本地電腦性能,只要能夠上網,就可實現快速對課堂實錄視頻進行二次剪輯,操作簡單,技術零門檻(結合微視頻教學),前后已經進行了3輪次在線培訓工作。在開學之初,平均每天支持近百位老師同時在線編輯自己的教學視頻,并一鍵提交給后臺轉碼合成后自動替換原視頻,如下圖所示。